第七十九章 不該撤的時候

第七十九章 不該撤的時候

為了挽回點面子,我和盧斯特侃了幾句歐洲的事,什麼海上馬車夫,什麼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國,什麼教皇調停葡西殖民地之爭,這些都是我原來在學校時學到的關於這個時代前沒多久的事,本屬平常,可盧斯特不這麼看,他對我的「博聞廣識」大為驚訝,說是從來沒想到中國皇帝會對萬里之外的歐洲了解這麼清楚。

盧斯特彷彿找到了知音,也向我大談這些年歐洲科學技術與文藝上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我對他所說的技術發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盧斯特便只說這方面的事情了,他對武器、化學、天文等等方面很是精通,確實是一個可用之人,另外他認識的在華外國人也多有科學人才,這就讓我產生通過他招攬人才的想法了。

到最後,盧斯特已經頗有效命之意,不過他說出一句話來卻讓我差點背過氣去:「皇帝陛下,感謝您的接見,這次美好的會面會讓我終身難忘,願上帝與您同在。您是一位偉大的君主,您的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如果陛下能同意我在洛陽建立耶酥會教堂,並廣撒福音,讓漢國的人們也能免除原罪,走上福路,我將十二萬分的向您表示感謝。」

,我還以為是想向我投誠呢,原來是想在洛陽建教會發展基督徒。

「盧斯特先生,難道洛陽沒有耶穌會教堂?」

盧斯特嘆了口氣:「皇帝陛下,我們在蘇州、杭州都有教堂,但洛陽的官府不允許我們興建教堂。」

「噢,這就對了。」我釋然的說,「盧斯特先生,您想過沒有,為什麼官府不讓你們興建教堂?」

盧斯特又習慣性的聳了聳肩:「恕我直言,您的官員並不懂得上帝的福音。」

「您說錯了。盧斯特先生。」我笑了笑說,「不管是大漢的人還是佛朗機的人都是嚮往美好的,但是誰也不會輕易相信所不熟悉的宗教,並且會對這種新宗教從內心裏產生恐懼,江南的官府之所以讓你們建教堂,更大的目的是為了與你們的貿易。朕問一個宗教上的問題。盧斯特先生,您說為什麼耶酥被釘在十字架上?」

「耶酥基督是為了救贖人們的原罪。」

「這也許是您的理解吧。」我淡淡的說道,「朕卻認為這是因為耶酥沒有得到羅馬當局的認可,羅馬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從上消滅他。同樣的道理,用您的話說,大漢是個異教徒的國家,連朕都不能相信基督,您能指望官府支持,百姓信仰嗎?也請讓朕直言,如果您也用耶酥的方法傳播教義,那麼最後難免落一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結果,當然,上帝會救贖您的。」

盧斯特表現出了一絲驚慌,但依然強裝鎮定的說道:「我相信陛下是一個聖徒,即使在異教徒的國度,也會是一位虔誠的信徒的。」

我揮了揮手道:「這是不可能的事,雖然朕不反對你們的教義,但朕的子民是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因此朕不可能成為什麼聖徒,您要想讓耶酥會在大漢發展,那就得先說服朕成為一個教徒,只有那樣朕和官府才會支持你們。」

盧斯特腦門子上冒出了汗:「是的,陛下,在我們佛朗機,從國王到普通人都是教徒。」

「朕希望你能讓你更多的朋友到朕的身邊來,朕對您說的技術很有興趣,相信您的朋友也會讓朕高興的,只要你們能把佛朗機的技術引進大漢,使大漢強盛,朕可以考慮讓你們在大漢的任何地方傳教。「我說出了交換條件。

「好的,陛下,我一定讓我的朋友都到您的身邊為您效力。」盧斯特口氣里滿是對基督教未來在大漢發展的希望。

送走了盧斯特,大臣們對我給予盧斯特的條件很是憂心,我盡量向他們解釋這是為了把歐洲的火器引進大漢來,至於以後的事,等大漢的火器發展了,讓不讓他們建教堂還不是一句話的事,這樣才稍稍說服了大臣們。

我充滿希望的看向了徐光啟:「徐愛卿,這個紅夷的話你怎麼看?」

徐光啟滿是鄙夷的說道:「皇上,這捲毛滿嘴都是胡言亂語,除了火器,其他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不過都是些邪術罷了。」

徐光啟的話把我的臉都氣綠了,這是什麼世道?看來徐光啟是指望不上了。

晚上回到內宮,我又招幸了翠兒,現在我雖然也經常招幸其他宮女,但招幸最多的還是蕭玉和翠兒,要不是因為我還沒大婚,不然早就封她們為妃,但就算這樣,宮裏的人們也早已把她倆當妃子看了。翠兒對盧斯特很是失望,說他除了眼睛頭髮像鬼似的,其他都和人沒什麼兩樣。對於翠兒的這個「公允」的評價,我只有一笑而過。

沒過幾天,東蒙古兀良哈諸部的使臣就到了京城,他們代替草原上的貴族們向我表示了歸順之意,並說兀良哈各部已經集結兵力,準備從西邊對金國發動進攻,以支持馬樹華的軍事行動。

我對兀良哈的歸順行為表示了讚賞,但對他們所說的話很是生氣,什麼叫「集結」,什麼叫「準備」?說白了他們這還是在觀望,只是光叫不動,如果皇太極一出現反覆的跡象,只怕這些「集結」的軍隊不是就地解散就是歸附到皇太極一邊撿便宜,指望他們?哼,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由於馬樹華的步步為營,遼東大片土地被奪了回來,皇太極也是損失慘重,要想進行反撲,幾年之內是做不到的,然而因為戰爭的巨大消耗,朝廷已經不可能一鼓作氣滅掉金國,於是停戰撤兵已經到了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

「皇上,臣看應該讓馬樹華他們回來了,經過此次大戰,皇太極元氣大傷,再想像努爾哈次那樣威脅大漢邊關已經沒有可能。況且前邊每天的需用過大,皇上又要派軍征伐侵朝的倭寇,軍需開支不是個小數,長此以往,朝廷是撐不住的,只怕會適得其反。」戶部尚書方明德從「銀子」角度說了自己的看法。

兵部左侍郎史景隆搖了搖頭:「方大人說的雖然不無道理,但金國是兵民一身,八旗戰時作戰,平時便是老百姓,耕織勞作什麼都不誤,光棍的很。咱們若是撤兵,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會緩過勁來,咱們這次出兵便白出了。」

「哪有那麼容易緩過勁來?」禮部尚書蕭雨明道,「金國的銀子糧食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要想緩過勁來,沒個幾年想也別想。到時候大漢國力鼎盛,四方來儀,量他小小邊蠻也不敢輕舉妄動。皇上,臣看不如讓馬樹華回來,就現在他們的消耗,朝廷也難做其他事。」

我點頭道:「征北確實對朝廷消耗過大,不能一直這樣下去。但是撤兵也不是一句話就行的,需要個合適的時機。七王,此事你怎麼看?」

七王爺躬身回道:「皇上,征北之事本意是懲戒金國,向天下宣示大漢天威,現在東蒙古已歸順,而且西蒙古與吐蕃忙於戰亂,也不敢輕舉妄動,咱們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不過大漢伐金,此事卻引來了倭寇進犯朝鮮,若是貿然撤兵,北邊的變數就大了,對征倭沒有好處,皇上還請三思。」

嗯,說的有道理,現在已經不能單說征北了,倭寇犯朝,看似是藉著漢金兩國無暇顧及朝鮮,但大漢如果貿然撤兵全力對付倭寇,卻會引來漢金兩國對朝鮮的爭奪,到時候皇太極為了繼續把朝鮮拉在身邊,使自己在困難中有個藉以翻身的支援,必然會頂住壓力發兵朝鮮,不讓朝鮮歸附大漢或落到倭寇手裏,那樣朝鮮國內漢金倭三國混戰,鹿死誰手還是個未知數,就算最後大漢勝了,那也是慘勝,朝鮮還有投向金國的可能,實在不值得。

「七王想的深遠。很好。」我誇獎了七王一句,「咱們確實不能讓皇太極攪朝鮮這汪渾水,所以現在還不是撤兵的時候,必須掐斷皇太極出兵朝鮮的路子。朕看現在對金國和朝鮮應當一個看住,一個幫忙,這是大方向。具體如何做,七王說說你的想法。」

「是,皇上,依臣之見,金國方面必須迫使他稱臣,就算做不到這個,也當使金國幾年內不敢作亂。」七王爺想了想道,「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馬樹華繼續對皇太極加大壓力,同時皇上發出諭旨,讓皇太極顧及金國百姓之福,不再造殺孽,這樣一來,就算皇太極不願意,金國眾臣也一定會迫使他答應,畢竟這一戰金國大大吃虧,再打下去,大漢雖然受損,但金國卻可能亡國滅種。這是其一,其二,就算皇太極稱臣或者表示不再作亂,馬樹華也不能撤,雖然遼東可以由鄭紀加以經營,但征北大軍應當做好南下入朝鮮的準備,當下的情況朝廷不可能捨近求遠的把馬樹華撤回來再派軍去朝鮮,這樣一來,由鄭紀推進到遼東防金,馬樹華則入朝剿倭,是最穩妥的法子。」

七王的方法是可行的,以金國現在的力量,由鄭紀的薊鎮邊軍就足以抗衡,再說金國西邊還有蒙古人蓄勢不發的騎兵,雖然不見得用的上,但好歹也是對皇太極的一種壓力,現在又不急着滅了金國,只要讓皇太極不敢南下攪局就行了。

至於侵朝的倭寇,只要余賀倫封住他們增兵的通道,就那區區三萬小鬼子,估計還不夠風頭正勁的馬樹華塞牙縫,我現在倒是有必要考慮撤一批人回來,以減小前線的開支,也好把銀子更多的用到其他地方去,余賀倫不是「逼迫」我給他造大艦嗎?這錢算是用上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朝偽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王朝偽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不該撤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