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寫在《牽魂引》結束之際

自序-寫在《牽魂引》結束之際

自序-寫在《牽魂引》結束之際

書寫的其實不算好,很多錯別字和語言不通順的地方都影響大家閱讀。我寫書大概和我看書差不多,求意境而忽視細節。因此可能是兩面不討好,喜歡YY的,不喜歡文章氣氛,喜歡精細閱讀的,大概被書中無窮多的錯別字給嚇跑了。我自己喜歡快速閱讀,因此總是在檢查的時候無視錯別字與不通順的地方,從而造成了這部小說最大的缺陷。

網路之上的歷史小說,大都是以改變歷史結局為目的的,一切的情節,設置以及人物性格全部以此為目的來設置。我這本書寫作的初衷,卻是為了體現那個黑暗的年代不曾熄滅的星星之火。在這種環境之下,就顯得格外的鬱悶。氣氛傷感,情節曲折多變,主角與那些無名英雄彷彿置身在一個沼澤之中,小心翼翼輾轉求存。

這一段所謂「可憐風流魏晉,終被胡風洗卻」的歷史,是三國歷史的繼續。三國的野心與政策的延續造成了這一段歷史。殘暴之下流亡而死的流民,屈身附敵的豪強,試圖獲取榮華富貴的野心家、投機者,不屈的英雄,誰給飯吃就跟隨誰的饑民,暴虐的羯胡、野心勃勃的鮮卑,心懷叵測的羌氐,江左高坐酣睡的皇帝士卒。這些,都是我試圖表現出來的,當然重點是那些不屈而反抗的英雄,那些不斷跳動的不屈之火,在主角這個毫無利益相干之人的串連之下,從實際歷史出發,架空成一幅波瀾壯闊的虛擬歷史畫卷。

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單主角的,或者可以說是無數個主角的,由這無數個主角一起推動情節的前進。

計無完計,策無完策。當利益交雜在一起的時候,可供利用的都在利用。在眾多的野心家之中,輾轉求存。張定在算計別人,相信自己能夠解救北方,但是其他的義軍同樣有著自己的目的。大家相互配合,但是相互算計,這不是某一個人的錯,這是那個環境下的必然。如果我寫張定不顧一切要求他人跟隨自己,否則攻擊的話,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如同歷史上一樣,大家兩敗俱傷,然後河北被羯胡全面統治。

張定這個主角並不出彩,他是半個書生,這種人到了亂世,不肯屈服的人中十個之中有九個是死路一條。不死的那一個,必然有一定的過人之處。張定的過人之處,就是他的知識多,而且實用。他能夠利用木頭加上骨頭來製作骨矛,這是從書上看到的。他能夠利用看過的孫子兵法以及簡單的歷史來指揮軍隊取得勝利。他能夠利用謊言以及口號來約束軍隊,而不是簡單的命令他們。他在眾人殘暴的時候,象祖逖一樣用仁慈收攏流民。這三點,是我賦予主角的。這段歷史上,與主角比較相仿的人物,只有一個,祖逖,但是他老了。不過既然書名叫《中流擊楫》,那麼張定的主要性格就是取自真正中流擊楫的祖逖。

用醫生的話說,張定其實是患上了一種「英雄強迫症」。他並不是那種天生英雄,但是當無可選擇的時候,他強迫自己成長成為英雄。強迫的時間長了,他便逐漸的、慢慢的變成了英雄。他也不是那種羽扇輕搖的人,但是他強迫自己裝成如此一個人,裝的時間長了,他也逐漸會忘記當初的。他是組織者與領導者,但是他並不合格。用一個字來形容,張定就是一個「裝」,他既裝君子,更裝英雄。他的行為性格特點都被這個「裝」字給淹沒了。我只能增加他的心理描寫,讓這個人物稍微看起來不那麼乾巴巴。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只不過張定這種非常規的成長,用了非常規的手段而已。

他雖然智力還可以,而且知識豐富,但是心中充滿了無助與焦慮。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努力的「裝」成英雄與成竹在胸。偶爾真情流露,或者情緒失控,便是這種焦慮與無助的表現。隨即在一群群的人的逼迫之下,又再一次的「裝」英雄。說實在的,寫他的篇幅很少,因此這個主角給大家的感覺比較模糊。情況的複雜多變,更不能讓產生了代入的朋友體會那種歷史因我一言一行而改變的快感。

這本書中的戰爭模式,大都是套用一些歷史上的戰例。萬人以上的戰爭,我寫起來是很艱難的。只好翻看歷史,歷史上石勒擊破幾個主要對手,所用的方法都是伏擊。伏擊之後,晉軍一潰,很多城池為了保存城中的老弱立刻投降。於是戰爭就在這種情況下變成貓捉老鼠的情況。大家計劃很多,但是真正到了實施的時候,都是依靠外圍的戰鬥情報獲得更為準確的判斷。我也試圖將三十六計中的一些戰例融會到裡邊,這樣不至於大家每一戰都看見一模一樣的文字。

關於書中的科技發展,因為本書所在時期是亂世,而且技術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迅速提升的。因此,大多數技術只能提升到南北朝後期的時候,還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發展。政治制度之類同樣如此,隨著張定地盤的擴大,歸附人物的越來越複雜,政治制度也逐漸的完善。

張定是一隻蝴蝶,但是改變歷史的卻是龍捲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流擊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流擊楫
上一章下一章

自序-寫在《牽魂引》結束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