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城鎮人口數量的總結

明代城鎮人口數量的總結

綜合以上所說,明代特大型的城市人口數量在一百五十萬以上,主要有五個城市能達到這個級別:南京、蘇州、杭州、北京、廣州。它們或者是明代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文化娛樂中心,或者是國際貿易中心。

明代大型城市的人口數量則在五十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主要是一些處於運輸要道的大型商業城市如揚州、臨清,或者是各省的省會城市如武昌、南昌、成都、福州、濟南等等。

明代的中小型城市也就是府、州、縣一級,這些城市的人口數量從兩萬到五十萬不等。

由於各地差異極大,所以情況也各不相同。普遍的情況是縣一級的城市都能達到兩萬以上,如湖廣地區最普通的公安縣之類都能達到至少五萬人。人口多的縣城能達到十萬以上(如上海縣),人口一般的縣也在五萬左右,再小一點的縣城人口則在兩萬左右。

府城和州城一般在五萬以上,一些人口多的州城如濟寧州能達到二十萬,府城如泉州府也有二十五人之多。再多一點的可能就會接近五十萬,達到大型城市的邊緣,如贛州府城就在五十萬上下。當然某些記錄里府城、州城人口會少於五萬,如前面提到的北直隸的趙州,被清軍屠殺和擄掠的有名籍可查的人口數量在三萬以上,但考慮到這類州城由於本身防禦不堅,遇到清軍這種規模來攻圍,可能大量城內人口反而會提前逃避出城。同樣李自成攻佔的河南歸德府應該也是這種情況。

以上估計僅僅是一個大概,縣、州、府城之間的等級差別不會如同它們和省會城市一般巨大,主要取決於各地本身經濟發展的情況,和人口密集的程度。

總體估算一下的話,明代全國所有的府、州、縣中小型城市的人口數量平均在兩萬以上是最低的估計。

實際上根據一些記載甚至一些達不到縣級別沒有圍牆的市鎮級的城市人口數量可能都會在兩萬以上,所以西方傳教士的記錄里常常有感覺鄉村人口都密集如城市,甚至是城鎮連着城鎮,整個地區都如一個大城市一般。

總之明代城市化水平之高,應該是機器大工業化之前時代所有社會中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甚至能超過許多20世紀的發展中國家。

我們前面用糧食總產量和明代農業勞動力平均年產量估算過農業人口的比例,這個比例其實也就意味着明代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可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有些發達地區還遠遠超過這個水平(比如蘇州達到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水平)。

只不過經過滿清統治,一直到民國到現代,許多研究歷史的人,往往想當然的認為既然清朝在明朝的後面,所以社會發展水平必定高於明朝,把清朝的數據當作上限,然後往下壓低,以此來估算明代能達到的水平(李伯重和曹樹基就是這麼乾的)。任何背離於此的結果,他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和難以接受。這樣的研究,當然就和歷史真相背道而馳了。

=================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杜車別。杜君是一位民間研究明朝人口史的愛好者,不過他的文風犀利而論述詳實,引據也頗令人信服,治學態度遠比許多專家教授嚴謹可愛。【杜君原文有參考書目列出,小湯這裏就不羅列了。】

作為歷史小說,小湯只能從諸多史家之說中採用一種,可能並非符合史實,但這是史學對文學的妥協,如果詳辯各家長短,那就不是小說,而是論文了。

如有專業讀者欲置辯論之辭,可以去論壇或是杜君博客,對面商榷,小湯就不提供論戰之所了。

摘抄一段,供讀者諸君過目,可知文中數目絕非小湯拍頭胡謅出來的便好。

慣例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求各種擴散支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金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金主
上一章下一章

明代城鎮人口數量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