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桶 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斗勇 姜還是老的辣

第十一桶 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斗勇 姜還是老的辣

正月初五,林沖岳飛等人已經回到京城,惟有蕭充遲遲不見蹤影。但云州離北京很近,不過一天的路程,他就是今天早上動身,傍晚時分也能到,還不能最後下定論。其實王軾也不怕他飛上天去,更不怕他帶兵回京。林沖岳飛的部隊已經靠近北京城,那可是高祖皇帝一手締造的南府鐵騎,蕭充要是真不自量力拿雞蛋往石頭上撞,也只能由得他來了。

不過王軾還是抱着最後一線希望,畢竟自相殘殺不是什麼痛快的事情。軍隊的職責應該是保境安民,抵抗外侮。

天策府邸坐落在北京城東北角,衙門不大,至多也就是京中小康之家的住所一般。但它的權力卻是極大的,有了皇帝的許可,統兵發兵都由天策上將一句話。最特別的還在於,它不但掌管馬步軍,還掌管水師部隊。

王軾正與天策府內與眾將商議軍隊改革的問題,幾位大將軍收到命令的時候,都以為這改革軍隊不過是一個說辭,沒想到,威王是動真格的。王軾也不是發人來瘋,突然想起裁軍來。而是這次吐蕃之戰讓他深刻的認識到,兵貴精,而不在多。前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兵越多,國越弱,朝廷把錢都拿去養兵了,結果訓練不當,戰鬥力上不去,號稱兩百萬雄師,卻一再敗給金遼兩國。

「眼下,我們馬步軍共計一百餘萬,其中黃河以北就佔到了六成。過去北方戰事頻繁,保持龐大的常備軍是必要的。但時過境遷,天下漸趨和平,國家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銀錢放到國內建設上來,裁軍勢在必行。當然,小王年少無德,各位都是小王的前輩,吃的鹽比我吃的米還多,我也很想聽聽諸位的意見。」王軾坐在這裏很突兀。因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久經戰陣的名將,個個威武,殺氣騰騰。

可他偏偏面白如玉,坐在一群貌似老大粗的將軍們中間,真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不過將軍們沒有一個人敢小瞧他,倒不是因為他擁有王爵,也不是因為他是頂頭上司。原因就在於,這個小子是韓毅的得意弟子,又是武備學堂高材生,還在吐蕃打了一場讓人匪夷所思的勝仗,儘管到目前為止,都還有人對「八百壯士掃平吐蕃」持懷疑態度。

「王爺,請恕卑職直言,您的話雖然在理。但眼下國家太平了,難道就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嗎?裁軍不是不可以,但這是不是就意味着從今以後,國家不重視軍隊建設了?」說這話的人是岳飛。記得以前,就有人提醒過他,說他不會做官。現在他有四五十歲了,沒想到,還是沒有學會做官。當然,這裏的官是指那種「八面玲瓏,明哲保身」。

王軾倒很欣賞他直爽的脾氣,軍人就應該是這樣子的,點了點頭表示讚許,而後解釋道:「非也,裁軍不是不重視軍隊建設,而是為了更好的建設軍隊。我們把裁下來這部分軍隊所佔用的資源用到保留軍隊的訓練和生活保障上來,提高訓練質量,改善官兵待遇。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那敢問,依王爺之見,這軍要如何裁?裁哪些軍種?又裁哪些衛戍區?裁下來的部隊又如何安置?有沒有一個大概的數目?」這是西北軍提拔不久的指揮使,虞允文。也是一員名將,年少有為。

王軾搖了搖頭,笑道:「本王從來沒有打算要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要分階段完成。現在就是希望商量出一個大致的方向來,我個人的打算是,汰弱留強,裁老留壯。最終的目標,是國家保持一支八十萬人左右的常備軍。其中馬步軍六十五到七十萬,水師部隊十到十五萬。」

此話一出,滿座皆驚!四十萬人的裁軍指標!這意味着,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軍隊要被裁撤掉!而更讓人意味的是,「重災區」居然是人數最少水師部隊,王爺最多竟然有可能要裁掉一半水師!

這時候林沖有些坐不住了,裁軍他是支持的,因為他常年呆在軍中,知道現在的軍隊規模的確是龐大了一些。裁撤馬步軍他沒有意見,可最多裁掉一半水師,這可不行。

「呃,殿下,我說兩句。」林沖插話道。

王軾陡然間來了精神,於公於私,林沖的意見他必須重視。遂說道:「王爺請講。」

「裁撤馬步軍我認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水師部隊兵力本來就少,若是大幅度裁軍,恐怕要影響到戰力。還有,不知王爺是否有所耳聞,先帝在世時曾經說過,中國的未來不在陸上,而在海上。」林沖可以說是王軾的老前輩,甚至可以說是長輩,但他說話時語氣很謙和,一直用商量的口吻。

王軾頻頻點頭:「這個小王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也十分贊同先帝的意見,近年來海上貿易空前繁榮,一支強大的水師十分重要。不過,我認為我們一直有一個誤區存在。」

「哦?願聞其詳。」林沖說道。

「馬步軍,向來以兵員多少作為衡量,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戰鬥力,這無可厚非。但水師不能這樣估量,小王認為水師應該用戰艦的大小,數量來作為衡量標準,而不是兵員人數。同樣兩艘五百人規模的戰艦,載兵五百人的一定戰勝載兵一千人的。我們的戰艦已經裝備了火炮,不再需要過多的兵員近身作戰,這就是為什麼水師裁軍最多的原因。保留一支十到十五萬人的水師部隊已經足夠了。而且這剩下的十到十五萬人中,還要分出一部分,作為水師陸戰部隊。」王軾說完之後,發現全場一片寧靜,沒有任何一個人說話。

「水師裏面還要分出陸戰部隊,他想開出海去打誰?」在場的人都在想這個問題。

談完公事,日已中天,王軾領着幾位大將來到屋檐之下,抬頭看天。林沖嘆了口氣:「晌午還沒有到,看來他是真不打算來了。王爺……」他後面沒有說出來的話是,「王爺,該下命令了。」

「再等等吧,給他一個機會,也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小王已經知會樞密院,他們會時刻留意的。」王軾正色道。

說曹操曹操就到,不過到的不是蕭充,而是前樞密院精英辛棄疾。現任天策府從四品從事中郎將。看他走得匆忙,顯然是收到了重要消息,難不成蕭充反了?

「王爺,剛剛收到消息。」辛棄疾的表情就已經寫明了,接下來不會是好消息。

「他真敢造反?!」岳飛厲聲問道。

「不是蕭充,而是北京城裏出事了。」辛棄疾一句話,王軾心裏猛跳一下,城裏?

「這兩天以來,北京城裏謠言四起,都在風傳說是蕭充謀反,正引領大軍殺奔京城。還說破城之日,要血洗全城。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樞密院感覺事態嚴重,已經報告了聖上,同時知會了天策府。」辛棄疾一口氣說完,赫然發現,威王殿下牙關緊咬,額頭上青筋直冒。

好厲害的一手!見識了,真是見識了!從前傳說她如何如何厲害,但終究只是耳聞,沒有看眼見證,現在才知道,那些傳說都是真的。這是一個非常工於心計的女人!

「我怎麼就沒有防到這一手!」王軾聲音不大,卻滿懷懊惱。這一下蕭充絕對不會再到京城了,哪怕他本來沒有異心,也會被這反間計搞得對朝廷失去信任。最壞的情況就是,他會被逼得造反,直接提大軍殺奔京城,拼個魚死網破。雲州到北京,可只有一天的時間!

狠狠錯了錯牙,王軾沒有時間去生氣,他為軍隊最高統帥,他必須馬上應對即將發生的重大變故!

「傳天策上將令,命令京師衛徐寧火速調集三萬精銳馬步軍出城三十里,正面擺開,抵擋第一輪進攻。後續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趕上,增援先鋒!命令遼東行省楊再興部,接到軍令立即南下,攻擊蕭充背後!」王軾還算冷靜,這個佈置在場任何一名大將都沒有異議。

下完命令,王軾閉上眼睛,仔細思考,突然轉身。背後幾人都被他臉上神情所震懾,只聽他說道:「林王爺,你的部隊直接繞過北京以東,岳將軍,你的部隊繞過北京以西。」

非常合適的安排,二將均無異議,立即依令而行。王軾這時添了一句:「狼煙一起,各位都盡忠勤王吧。」

一聲長嘆,王軾有些挫敗感。本來完美的計劃,卻這一點小小的動作給完全攪亂,現在自己是弄巧成拙,畫虎不成反類犬。耶律太妃,果然姜還是老的辣,佩服佩服。

北京城郊,三十里地,一彪兵馬約數十人,狂奔突進,正朝京城方向。為首一人,年事已高,著正一品武官常服,不是別人,正是蕭充。抬頭看看天,時間已經不早了,一定要趕在晚飯之前到達京城,否則宮中的人還真以為自己有反心。

「大將軍,歇一會兒吧,跑了大半天,人不休息馬可不行。」有部將提議道。

「休想!日落之前,一定要趕到京城,出現在天策府報到。讓他們知道,我這個異族,吃的是漢人的米!」蕭充說罷,狠狠抽了一鞭,戰馬負痛,箭一般射出陣去。

北京的地界碑赫然出現在路邊,蕭充稍微鬆了一口氣,應該可以按時趕到。可這口氣還沒有松下去,就瞧見正前方一騎飛馳而來。

「大將軍!前面是大將軍么?」來人狂奔之際不忘放聲大呼。

「正是,來的可是郝林龍?」蕭充亦大聲回應。

「是我!大將軍,快調頭!快調頭!大禍臨頭了!」那郝林龍疾聲狂呼,唬得蕭充臉色突變!什麼禍事?我這不是正按時趕到京城么?

那郝林龍奔到蕭充跟前十步遠,連滾帶爬的跳下馬,上前跪拜於地,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大將軍!大事不妙!近兩日,京城傳言,說您造反,正提着大軍殺奔京城,說要取了聖上的項上人頭,坐了天下!」

「什麼!」蕭充大駭!年老體邁,這一驚真嚇得他眼前發黑,身形不穩,險些栽下馬去。

「大將軍!快走吧!我出城之時,京城已經戒嚴,京師衛的部隊已經開出城,正殺奔這邊而來,遲了就走不掉了!」郝林龍驚急交加,幾乎哭了出來。

蕭充臉色鐵青,立於當場,突然抬頭遙望北京方向:「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他們是非要將我置於死地不可!嗨!這些人早晚要壞了先帝辛苦打下的江山!」此時,左右部將驚聞噩耗,紛紛勸說蕭充掉頭回雲州,但卻沒有一個人提議說要造反。

蕭充一聲長嘆,老淚縱橫,昂首向天道:「先帝,非是臣下不忠,是您的兒子沒有您那樣的寬大胸懷。臣縱然想作忠臣,但又豈肯甘心背負叛賊的罪名苟且去死?」

「大將軍,快走吧!追兵就要到了!」

「是啊,大將軍!先回到雲州,再想辦法向聖上解釋一切!」

「快走吧,大將軍,我們誓死保護您!」

蕭充淚流滿面,再度回望北京方向,突然一咬牙,調轉馬頭,疾馳而去!

話分兩頭說,這一頭蕭充怨恨朝廷對他不義,不進京城,調頭而去。而另一頭,京師衛徐寧的三萬精銳已經開出京城北門,正打算要到三十里以外排開陣勢,嚴陣以待。

「都這把老骨頭了,還賊心不死!枉自先帝當年對他那般信任!今日他若敢來犯我,定叫他有來無回!這個契丹狗賊!」徐寧也是一把年紀了,脾氣仍舊這般火爆,一路上罵不絕口。

可他這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還沒有開到三十里的地方,前軍報告,說是有一小隊兵馬正朝這邊過來。

徐寧在氣頭上,提了他的鈎鐮槍,親自打馬出陣,想要迎敵。但仔細一看,這一「小」隊人馬未免也太小了吧,不過三四十人而已。再仔細一看,徐寧愣住了,那不是……

話說蕭充調轉方向,直奔雲州,心裏滿是仇恨。想自己雖然有契丹血統,可母親總歸是漢人,自己吃的是漢人的奶長大,從來沒有把漢人當作仇敵。長大以來,投入宋軍,也想精忠報國。後來終於得到先帝的賞識,平步青雲,得償所願。

可惜啊,先帝走得太早,而他的兒子卻如此不爭氣,剛一上台,就想着殺掉功臣。唉,子不類父,這小皇帝早晚要把先帝浴血奮戰打下的基業給敗光!

「慢!」突如其來,蕭充勒住韁繩,停了下來。部將們急忙勒停戰馬,面面相覷,不知道大將軍為何突然停下來。再看他神情,一時陰,一時晴,一會兒眉頭緊皺,一會兒若有所思。

如果皇帝真要置自己於死地,最快捷,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等自己回到京城,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了自己的人頭。如果他想要自己回京城,沒有理由鬧得滿城風雨,讓京城的百姓都以為自己造反了。他是皇帝,他根本沒有必要造這個輿論!

那這裏面有什麼玄機呢?這場謠言的直接作用,就是讓自己不回京城,這顯然不是皇帝想要的。那也就是說,這不是皇帝的意思。

那就怪了,既然不是皇帝,誰吃飽了沒事幹造這種謠?那京師衛的軍隊出城迎敵,又作何解釋?

千頭萬緒一時理不清楚,蕭充搖了搖頭,做了一個假設。就是假如自己不回京城,甚至於造反了,得益的是誰?

這麼一想,有些明白了。不是一直寫信傳話給自己,說是關鍵時候需要幫助么?自己如何回到京城,不管是被厚待還是被殺害,都不是她所想看到的。這麼一來,完全合情合理。不過心裏到底還是有些遲疑,畢竟這關係到性命,誰也不敢大意。思之再三,蕭充一揚馬鞭:「回去!進京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極品御用閑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極品御用閑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桶 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斗勇 姜還是老的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