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資料

日本資料

日本歷史

遠古

神武天皇,第一代天朝

大和武尊,日本古代武士

經紋時代(約前7000-200年前)日本歷史起源

彌生時代(約前200-3世紀)日本開始同大陸交往,大陸文化傳入日本

百餘國彌生時代中後期,日本境內形成諸部落小國統稱。中國史書《漢書-地理志》有載

大和時代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發展時期(約2世紀-6世紀末)

雅馬台國:公元前2世紀初形成,以婦女卑彌為主,后13歲少女與為王,公元230年,使節來魏朝拜大和國。興起於本州中部的大和(今李良)

在公元3世紀形成,4世紀強大,5世紀統一日本日本,中國史書上有413-502年大和過5代國13次遣使節入貢南朝的記載,

4世紀中葉,大和勢力入侵朝鮮佔據朝鮮,佔據朝鮮半島東南端的任那,至562年被新羅逐出。大和最高統治者稱王,7實際初稱天皇。

部民:從事農業,手工業的半自由民,地位近於奴隸。來源:中國,朝鮮移民,罪犯。

屯倉:農莊-軍事地點,朝廷政治經濟基礎。

日本後世天皇繼位三神器:來自中國的青銅鎂,勾玉,鐵劍。

中古

飛鳥時代推古天皇即位——遷都平城京

(593-710)因推古王朝以奈良盤地南部的飛鳥地區為都城而成名,

6世紀中葉佛教傳入日本,終於在587年得到即位的蘇我氏支持,聖德太子正式尊崇佛教。604年頒布的《17條憲法》主要以佛教思想為基礎。

原始的萬物有靈的神道教居次位

大化革新:飛鳥時代的一次重大的政治經濟改革,645年,以中臣鐮足(后賜姓藤原)中中大兄皇子為首的革新派,推翻蘇我氏.仿照唐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進行的改革.

(1)日本國的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係),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了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範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切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曆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日」。

(2)古代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10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採集為生,構成了沒有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傳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后圓墳為代表的古墳擴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收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改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莊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老的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莊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本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后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聖德太子(574~622)

ShōtokuTaishi

日本古代政治家。他提倡佛教和儒教,建立新的政府以及宗教和文化機構。他儘力仿效中國,不斷擴大皇室的權力。血統屬蘇我氏,為用明天皇次子。592年推古天皇即位,他於次年任攝政,直到去世為止。他派出遣隋使節,從中國聘來許多藝術家和手工藝者,為兩國文化交流開闢了道路。他採用中國曆法,建設道路網,興修許多佛寺,其中的法隆寺坐落奈良附近,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物。他仿照中國方式編修史書,定官職為十二階,以不同顏色的冠標誌官位的高低。604年制定17條憲法,推行中國的官僚制度。另外還興修水利,創辦社會福利設施。因死時較早,始終未能襲皇位。

小野臣與和珥臣,根據孝昭記所載,為天押帶日子命之後代,近江國滋賀郡小野村之望族。小野之下加「臣」,或「朝臣」字樣,是指當時天皇所賜姓,表示貴族之爵位。關於小野妹子的出生與死歿較年代無可考。僅日本書記卷第二十二中推古天皇章下有較詳細的敘述。據載:日本紀元六○七年,推古天皇十五年,「秋七月氏申朔庚戌(三日),大禮小野臣妹子遣於大唐」(唐為隋之誤)。

為第二次遣隋使。「大禮」為職稱,是當時十二階冠位中之第五等。十六年夏四月,小野妹子返回日本時,有隋使斐世清等十二人同行。妹子向天皇奏曰:「臣參還之時,唐帝以書授臣,然經過百濟國之日,百濟人探以掠取,是以不得上。」是群臣議之,主張處妹子流刑,時推古天皇以「大國客等聞之,亦不良」。乃赦之,免坐流罪。另有一說以妹子因恐煬帝對推古天皇之書函之措詞有所顧慮,

為免兩國發生誤會,故冒死謊報失竊。十七年秋九月,妹子回國之後,至推古天皇二十二年六月十三日之遣隋使名單中,已無妹子之名。據姓氏錄:「小野朝臣、大春日朝臣同祖。彥姥津命五世孫米餅搗大使主命之後也。大德小野臣妹子家於近江國滋賀郡小野村,因以為氏。」因加稱「大德」,預料已升至十二階冠位之第一位「大德」冠位。小野妹子是推古天皇朝代、聖德太子時代的歸化人,

在遣隋史上有名,妹子當時出使隋朝時,在中國的名字為蘇因高,因妹子二字日本發音和「高」字相近。(余承業)

日本地理

日本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同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臨太平洋。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77萬平方千米。本州島是日本最重要的島嶼,面積22.74萬多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0%。海岸線總長將近3萬千米。南北長約3000公里,山脈縱貫列島中央,短而湍急的河流注入周圍大海。山地和丘陵地帶占國土總面積的70%左右,人口集中在河流周圍及沿岸平地等有限地帶。火山多,地震更多。因為山多平地少,日本的隧道技術、農業技術、灌溉技術得以提高。日本火山總共約有80來座,最高峰富士山(3776米)也是火山,行政區有47個都道府縣,下面分設市郡區町村。

日本自然環境

由於褶皺和斷層作用劇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長期侵蝕切割,地形顯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灣。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四國和本州南部的山脈成東西走向,兩者相匯於本州中部,稱「中央山結「,為全國地勢最高地區,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發發生在1707年,現在仍有噴氣現象,其山體呈標準圓錐形,山頂終年積雪,有溫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風景優美,日本人稱之為「聖岳」。

平原僅佔全國面積24%,大多零星分佈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區。全國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東京附近的關東平原,面積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內平原等。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帶,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佔1/3。地震頻繁,全國平均每天發生約四次,有「地震國」之稱。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震毀東京房屋的73%和橫濱房屋的96%,死亡達15萬人。和火山活動有關的是全國溫泉遍布,共有溫泉約1200處。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勢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濃川最長,長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積最大,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較多,但多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佈於高山上,濱海則有許多深度不大的瀉湖。全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構造湖,面積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島四周臨海,除東北部海岸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環繞,氣候受到海洋的調節,形成較為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比大陸同緯度地區溫和,降水也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絕大部分地區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沿海6——7月間陰雨連綿;冬季西北風由大陸經日本海吹來天氣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約2400千米,各地氣候的差異很大,大致北緯35度以南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屬季風型溫帶針葉林氣候;其餘廣大地區屬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位於中部的東京,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6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兒島,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攝氏7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在攝氏-6度以下,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為981毫米。每年8-10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颱風襲擊,往往造成災害。

日本氣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終年均有降雨,特別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較多。日本的絕大部分工區屬於溫帶,適宜水稻栽培。由於國土狹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長,所以南北氣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點春-樹木花草同時開始披上新裝。一到櫻花盛開的時候。人們就切切實實地感到了春天的來臨。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氣壓的影響,悶熱的晴天較多。颱風7月至10月間在菲律賓近海形成,由此產生的暴風雨給日本各地帶來相當大的災害。秋-樹葉開始由綠色變為紅色、黃色。冬-北方吹來的季節風,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續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續的乾燥晴天。

(快捷鍵:←)1192099.html上一頁index.html返回書目1192101.html下一頁(快捷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意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意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日本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