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印度洋上的衝突(下)

181 印度洋上的衝突(下)

?但雷耶爾的船隊畢竟是早就做好準備的,自然有先手。@,而且,不同的是,雷耶爾麾下的炮兵,是專門培訓過數學和物理學(主要是彈道一些基本原理,太深奧的他們也學不會)。

也就是說,荷蘭和英國的炮手,只會用火炮後面的望山簡單地直視瞄準。而雷耶爾麾下的炮手,卻能通過望遠鏡,得知炮彈的落點和目標的差距,然後做出微調。

當然,這樣的人才並不多,雷耶爾的8艘武裝商船,負責瞄準和火炮微調的人,只有炮長。這些人,總共才32人,每艘船就4個。他們的任務,就是用望遠鏡觀察炮彈落點,然後根據觀察結果做出調整。

這個時期的炮彈,基本都是實心彈。要是在陸地上,還真難觀察。因為,鐵球砸到泥坑裡,遇到軟泥,可能會陷進去,看不出效果。所以,在陸地上,更難觀察。不像後世的炮彈,能爆炸,可以直接清楚地觀察到射擊效果。

但在海上不一樣,那麼大個鐵球,沒砸中船隻的話,就會掉進海里,濺起一個大水花。

炮長的使命,就是觀察這些水花和敵艦的距離。近了,就微微抬高炮口,加大射角;遠了,則微微壓低炮口,降低射角。當然,這個距離,純粹靠個人感覺。所以,對距離的把握,是一個炮長非常重要的技能。當然,還有對火炮角度調整帶來射程差異的感覺,也非常重要。

所以,培養一個炮長是非常艱難的。阿方索手裡,目前只有300名這樣的炮長。而原先培養的人數足足有1000人。也就是說,成材率僅有30%。當然,這樣的培養還在繼續中。

為了保護這些炮長,每艘船上4名炮長,每個人都被嚴密保護。下層甲板的兩名炮長不算,上層甲板的炮長,都配備了防炮彈的鐵板小屋,只有窗口朝前,防止炮長不幸被敵軍炮彈擊中身亡。

當荷蘭人降下帆,開始排列成行時,炮長們開始下令:

「準備!開始校射!」

然後,側舷的18磅炮和12磅炮,開始轟轟地發射出炮彈……

「18磅炮,統一下壓炮口稍許!12磅炮,炮口統一上抬稍許!用粉筆畫好刻線,火炮複位后按照刻線再調整!」火炮每次開炮后,都會因為強大的後座力後退,所以每次都要重新調整。而根據軍事學院操典,戰船上開始流行用粉筆刻畫記錄原先火炮的位置。船舷上有架炮吻合點,炮架上也有刻線,以便下次裝填時能保持上一次的射擊角度和方位。當然,因為海上船身的晃動,即使瞄準對了,還是有很大的誤差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比老土的方法實在強多了。

一個炮手難以培養,就在於經驗。每次開炮完畢后,火炮都會後退。如果不讓火炮後退,固定在甲板上,20門炮齊射時產生的後座力,足以掀翻船隻。所以,火炮只能讓其有一定的活動性。但這樣一來,每次發射后,下一次除了填裝,還要重新瞄準。有經驗的炮手,會把火炮快速推到原先位置,利用原先合理的角度,繼續發射。但是,這樣的誤差還是很大,也導致射擊速度很慢。

火炮真正做到「速射」,還是在彈簧管退機制發明后,後座力被大大抵消,每開一次炮,火炮位置不發生偏移,所以可以繼續發射,精確打擊目標。

但在17世紀,不光炮彈裝填麻煩,每次發射后,火炮的「複位」也是個很大的麻煩。所以,當初,阿方索「靈機一動」,採用了在船舷和炮架上刻線的辦法,以方便炮手精確複位。而使用粉筆刻畫,也方便擦除,不至於影響後面的射擊判斷。

「蝸桿,清理炮膛!」

「濕海綿,清理炮膛!」主要是滅了炮膛內的火星,兼顧降溫。

「干海綿,清理炮膛!」吸水乾燥用。

「裝葯!」

「裝彈!」

「上引信!」

「火炮複位,粉筆記錄刻度線!」

「發射!」

……

「轟——轟——轟……」又一輪炮擊開始了。這一輪比上次果然好了很多。上一輪基本就沒命中,但這一輪,約有四分之一的炮彈命中了敵船……

這個概率是很恐怖的,因為距離遠,加上是滑膛炮,這個時代的海上炮戰,命中率低得驚人。而且,因為船身在海面上搖晃很大,也給瞄準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命中能達到四分之一,算是非常厲害的了。而雙方船隊之所以距離500米,是為了方便火炮瞄準。超過500米,類似滑膛槍超過100米,球形的炮彈就會翻滾亂飛,很難瞄準。500米外,艦炮想命中目標,線膛炮很容易,滑膛炮,真的很考驗炮手水平,還要看運氣……

這四分之一共40個鐵球砸到荷蘭人和英國人的船上,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不少上層甲板的水手和炮手,都不幸被擊中,發出慘叫聲。

雙方船隊此時的距離足足有500米,這個距離上,荷蘭人和英國人本來想仗著英國火炮的優良質量,欺負下雷耶爾的。但是,沒想到,他們被欺負了……

這個年代,英國火炮質量好,打得遠。西班牙自己造的炮,因為容易炸膛,炮手都不怎麼敢裝足火藥。而且,西班牙炮手訓練水平也低下,遠不如英國炮手。

英國船上自然不用講,即使荷蘭人的武裝商船上,也雇傭了很多老練的英國炮手。所以,他們本來打算用優良的英國火炮和高素質的英國炮手欺負下雷耶爾的。但眼下看來,對面的炮手似乎水平很高。

船上的英國炮手在雷耶爾船隊打出兩輪炮擊后,終於調整完畢,開始了射擊。但第一輪炮擊明顯效果不好,一個都沒擊中。英國炮手們紛紛根據經驗,開始重新調整。當然,他們得把火炮搬回原來得位置先。

之後,荷蘭人和英國人的火炮發射的炮彈,終於開始稀稀拉拉地落在了雷耶爾麾下的船上,給雷耶爾麾下的炮手們造成了傷亡。但是,因為準頭不高,傷亡其實有限。

反過來,雷耶爾麾下的炮手,因為有很專業的炮長指揮,即使是滑膛炮,也打出了高達四分之一左右的高命中率。而荷蘭和英國人的炮手,命中率連十分之一都遠遠達不到。而且,他們的炮彈,還多半打在了雷耶爾麾下商船的釘了鐵皮的側舷上。

所以,荷蘭人和英國人的傷亡開始加大。雷耶爾船隊也有傷亡,但比對手少得多。漸漸地,荷蘭人和英國人吃不消了……

終於,在一艘荷蘭船被打漏水后,荷蘭人自信心被打沒了。於是,荷蘭指揮官和英國人商議,打算撤退。荷蘭船都是專業商船,側舷根本沒有防護,更沒有像軍艦那樣加厚加固,所以,側舷被打漏,真的很要命。不像雷耶爾麾下的商船,側舷釘了鐵皮抗打擊,挨了幾炮也沒太大事。

荷蘭人和英國人終於退走,雷耶爾船速快,追了很長一段距離,集中火力把那艘受傷的荷蘭船給擊沉了。然後,他也回返了。

畢竟,雷耶爾麾下的船隊不是正規的海軍,缺乏戰士。即使追上對方,決定勝負的接舷戰也沒有足夠的勇士和對手肉搏。而單純的炮擊,很難擊沉敵船。炮擊效果,還不如中國古代的火船戰術有用。這次能擊沉敵方一艘船,還是因為那艘荷蘭商船造得薄了,明顯是為了節省木料,才被鑽了空子。所以,在花費很大力氣擊沉了一艘荷蘭船后,雷耶爾也就直接返航回南非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眷西班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神眷西班牙
上一章下一章

181 印度洋上的衝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