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10)

《東亞史》(10)

亂是所有社會災難中最令人恐懼的。如果社會「亂」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每個社會成員都將承受痛苦。在東亞,無論發跡還是失意,個人始終從屬於某個群體:最主要的是家庭,然後是家族或宗族(更大的血緣組織),接著是村莊或市區,再往上就是範圍更大的國家;在現代社會,就是工作單位或公司(僱主),而在當今的中國則是政黨。對個人目標的追求、雄心壯志和競爭會被認為是自私的和破壞性的,當然很多時候確實如此。反之,強調共同工作的群體具備巨大的集體力量,最能夠推動作為群體成員的個人的利益。

中國俗話說,「知足常樂」。我們必須承認這句話至今仍含有很普遍的智慧。群體就像某種互利@互助的社會,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同時也充當群體利益的維護者。對東亞人來說,依賴群體乃是天經地義,即使這種依賴的代價是個人對群體利益的服從和個人自由的缺失。兒子要服從父親和長兄,女兒要服從母親(出嫁后則是婆婆),妻子要服從丈夫,最後,所有人都要服從最年長的男性,通常情況下他是家中的老祖父。若他不幸去世,則會由老祖母取代他的地位。年紀大的人得到人們的尊重,而男性一直佔據東亞社會的主導地位(雖然近年來這種地位在逐漸削弱)。東亞社會森嚴的等級特點容易受到現代西方人的批評,但它確實發揮了最小化社會衝突的作用。人們安於各自的社會地位,一般不會去挑戰社會等級體系。

從我們現代的觀點看,古代東亞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包括今天的東亞)最大的缺陷,可能是對婦女的壓制。從以下事實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女兒們一出嫁,就不再是父母家的一員而成為夫家的成員。因此,兒子們一直都十分重要,特別是在父母步入老年時。他們要在父母去世之後披麻戴孝,還要承擔延續宗祧的重大責任。女兒可能會和兒子一樣受寵愛,但務實地看,兒子必定會更受寵。這個令人遺憾的傳統使東亞社會至今還遠未實現性別平等。

三代之外(一般是指三世同堂的三代人,即父母、子女和依然存活的祖父母)是更大的社會網路:家族、宗族、村莊或市區。在這些網路中,根據不同的身份,每個人都佔有一定的地位,都有服從的義務或掌握一定的權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亞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亞史
上一章下一章

《東亞史》(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