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精神地帶(2)

北大的精神地帶(2)

當年的北大,每幢宿舍樓有一個電視機房,報紙雜誌很少,地處學生上下學必經之路的「三角地」,理所當然成為校園生活不可取代的一部分。

每次路過「三角地」,這位校園詩人總會跳下車,把破單車一架,湊近佈告牌,搜索最新人文講座、社團信息與學術爭鳴。從大飯廳打完飯的學生,許多端著飯盆徑直走到佈告牌前,邊看邊吃。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三角地」開始進一步確立它的價值,漸漸成為北大精神的象徵。

關於三角地,讓西川至今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件趣事,1980年代中期,「三角地」上演了中國首場行為藝術。

據說一天中午,幾個年輕人從長梯子爬上「三角地」旁的學三食堂,在一塊木板后,開始往下面扔衣服。他與駐足的學生都看呆了,衣服扔完后,幾人往外走,女生都低下了頭,只有男生看見他們都穿着泳褲。

隨即,這幾個前衛的文藝青年「暈菜」了,食堂的師傅不知什麼原因,已把長梯子搬走了。

2007年的時候,這裏還曾發生過一段浪漫的故事。

當時一位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女孩,在北大偶遇一名被單位保送到北大讀研的男生,並一見鍾情喜歡上了對方。

故事沒有繼續發展下去,但這個女孩單戀這名男生已有9年。那天,已是吉林大學教師的女孩再次來到北大三角地,貼出徵婚啟事,也了卻自己一樁心愿。

可想而知,如果三角地沒拆,也許這裏可以引發我們更多的話題。

關於三角地這塊精神地帶的拆除問題,各方意見褒貶不一,似乎大多數人是惋惜的、遺憾的,我本人也是持這種意見,感覺三角地是一段不可抹去的歷史,它承載着北大人的精神信仰。

如今北大三角地依然熱鬧,依然被人關注和提起,這裏每天依然是人流穿梭,各種宣傳條幅和活動展板擺滿兩側,每到學期初,這裏還是各種學生社團的宣傳活動「陣地」。

在這塊精神領地上,北大人將演繹出更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站着上北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站着上北大
上一章下一章

北大的精神地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