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貨幣利益和成本考量(2)

儲備貨幣利益和成本考量(2)

儘管證據並不明顯,但是過度特權可以這樣來理解:過度特權是一種能力,它能夠讓一個國家在出現巨額的經常項目逆差,並因此以本國貨幣計算的低利率來大額舉債時,經濟依然處於安全狀態,因為它知道,其他國家考慮到這個國家貨幣的特殊地位,會樂於對其伸出援手。

蕭條時期的鑄幣稅或過度特權。也許,與獲得利益同樣重要,或是比這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濟危機期間成本的減少。在經濟危機時期,擁有儲備貨幣可能意味着較低的利息成本和更強的資本市場准入。這樣就有助於防止貨幣危機和動蕩的出現。在最近的危機中,美國就受惠於這樣的安全投資轉移,這意味着市場不會開始根據違約概率進行定價。

政治權力和聲望。如果一國的貨幣成為儲備貨幣,將給這個國家帶來權力和聲望。我們已經發現了能夠提供反周期流動性,特別是在經濟危機中提供這種流動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權力和影響的例子。英國逐步喪失其主要貨幣的地位,與其政治和軍事方面優勢的逐步喪失是有關係的。在第二章中,我舉了兩個分別與巴拿馬和卡斯特羅時代的古巴有關的例子。這兩個例子同樣也證明了擁有儲備貨幣可以衍生出權力這一觀點。

成本

過度的詛咒,而非過度的特權。鑄幣稅有一個對立面。如果一種貨幣被認為很特別,這將會吸引人們來持有它,進而增加了對它的需求,使這一貨幣升值,從而使本國出口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所下降。C·弗雷德·伯格斯坦對這種詛咒有一個更為強烈的認識。在他看來,能夠更容易地為經常項目赤字提供資金援助,將會導致不負責任的政府和不負責任的私人部門行為,並因此導致金融的不穩定。美國在最近的經濟危機中的經歷就是一個再恰當不過*的例子。部分因為儲備貨幣地位而引發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導致了大量的資本流入和低息貸款,二者再與寬鬆的法規相結合,便導致了不顧後果的行為,播撒下了危機的種子。由於美國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來借款,儲備貨幣地位可能就是那根讓美國自盡而亡的繩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預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預測
上一章下一章

儲備貨幣利益和成本考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