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的一些事情兼答部分讀者朋友問題

新唐的一些事情兼答部分讀者朋友問題

在十五年前,我曾經想過要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回到了古代某個時期,那將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當時就想過寫點東西出來――那時候還沒有架空這個概念,甚至也沒有《尋秦記》――可惜最後還是未能下筆。

十五年後的今天,架空已經非常流行,但看了一些,發現不是神仙,就是外星人,主角都擁有無限的神力,太過虛假,都是看了開頭就放棄了,直到看到《新宋》。忽然發現這就是自己曾經的那個夢想。不過《新宋》裏面對科技等改造介紹的不夠詳細,看了之後覺得意猶未盡,不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於是想能不能自己寫一部出來,也算圓了那個多年前的夢,終於提起筆來,就有了《新唐•復興》。

本書開始寫的時候,就是娛樂自己而已,目的就是想看看一個人回去以後能做點什麼,所以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科技改造的介紹上,不過從作品主頁上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到,讀者朋友關心最多的也是科技。

由於以前沒有在網絡上寫過小說,目的又有點單一,情節不足,寫的又有些急躁,造成了不少的漏洞,大局方面也沒有考慮清楚,更過於拘泥,當時給自己打不了及格分。雖然後來上了三江榜,但一直對自己不滿意,終於在下榜之後,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全部重寫,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修改後的版本。

在最初的簡介中,我曾經寫道:

「架空歷史的小說有很多,寫秦代的有《尋秦記》,寫宋代的有《新宋》,這一部是寫唐代的,這部書裏面不會有魔幻,不會有yy,不會有種馬。

「這部小說,會認認真真的去「架空」,要探討的是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回到歷史上某時期之後,會遇到的問題,然後如何去應對,如何去發展――而不是魔法、神力漫天飛舞,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這樣每一位讀者其實都可以將自己代入,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但到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其實回到過去本身就是意淫,還有朋友說主角順利的走出每一步也是yy,這話也有道理。最初還想每位讀者能夠代入,但實際上也失敗了,雖然說裏面出現的大多物品,對我自己、對70年代或者更早的朋友來說是知道的,比如風箱、桔槔之類在我老家農村依然在使用,小時候農村的黑板、粉筆、桌椅也都幾乎由大家自己動手製作,種過地,土法煉焦、打鐵什麼的也都接觸過,但很多的朋友並沒有這些概念。

於是有人說,主角知道太多了,可是請說這話的人仔細看看,我每一處的安排都在儘力合乎邏輯,而且很多時候主角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他習慣於和眾人一起探討並解決問題,過去的人並不笨,只不過是所在的時代有局限而已。其實主角知道的,大多在農村呆過的七十年代青年也都知道。說到這裏,想起一件事,幾年前和幾位同事去北京周邊玩,那是五一節,結果在路上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路邊綠油油的就是麥子,更別說能夠分清韭菜和麥子。所以,有些人不要以自己所知來衡量別人,這樣做,只能暴露自己的無知。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主角不夠優秀,那他根本就別想在過去做出什麼大的成績,即使足夠優秀,他也要藉助一些好運氣。能回去的人物都得稍微聰明一些,不然這書就不用寫了。《新宋》的石子明回去就寫《論語正義》,能把整個元素表背下來;《明》的武安國一回去就殺了只老虎,又射殺「蛟龍」。要是都很平庸,那石子越也別想入朝,武安國直接就被老虎吃了。在現代想成功很難,在過去則更難。所以,有人說主角發展過快,可是,面臨三年後的大亂,不發展快些怎麼辦?實際上主角在小說中的發展已算較慢了,回到大唐近一年,還沒有見到皇上,恐怕在別的小說里不可能如此。

關於語言是古文化好還是白話好,很多朋友各有各的看法,我自己是傾向於略略文言文的白話,因為太古文化,會艱澀難懂,恐怕會有更多的朋友拂袖而去,而對於我來說,也沒有那個功力,畢竟我不是搞文學的,也不是搞歷史的,就連打起字來,文言文都慢得要死,很多詞根本組不出來。不過全白話又會失去一種時代感,其實怎麼做都會有朋友不滿,這樣的矛盾其實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處。比如南方人喜歡吃米,北方人喜歡吃面,你不可能搞一種菜要所有的人都喜歡吃,所以我只能儘力而為,不可能顧及到所有人,在此先對那些沒有被顧及到的朋友說聲抱歉。

啰啰嗦嗦說了很多,覺得自己真的有些唐僧。其實小說想要表現的,不僅僅是架空,還有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除了主角,其他大部分人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小說盡量符合他們在歷史上的軌跡,這樣的目的,就是想盡量真實。雖然是架空,我認為一樣需要真實,就連科幻,也是要在符合邏輯的基礎上幻想,否則就不叫科幻,那叫胡謅。

池莉說過: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鑒賞經驗與藝術標準,但絕不能拿自己的經驗與標準當作正確本身,當作正派本身,當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

所以,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思想來進行表達,希望更多的朋友看的開心,如此足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唐・復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唐・復興
上一章下一章

新唐的一些事情兼答部分讀者朋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