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轉法輪(12)

初轉法輪(12)

公元1588年,貝拿勒斯總督托多摩(TodalMal)的兒子哥瓦丹(Govardhan),為了@慶祝蒙兀兒大帝阿克巴蒞臨本城,特別在土丘上加蓋了一座蒙古式的八角形塔樓,這就是目前佇立在丘頂上的八角塔。雖然整體看起來有些不太搭調,不過這畢竟是伊斯蘭教王朝延續印度的傳統作法在舊有建築上再加蓋新的建物罷了!就某個層面而言,它多少展現了印度受到多種文化入侵后,所發展出的多樣化面貌,也算是一個奇景吧!

摩犍陀俱提僧院(MulgandhakutiVihara)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鹿野苑地區本來有一座摩犍陀俱提僧院,就位於達美克塔附近。當時的人相信,那就是佛陀和五比丘第一次雨季結夏安居的地點,因此建立了一座僧院來紀念並標誌其意義。據說,佛陀每次遊行至鹿野苑時,也都是凈住於此。

但是,隨着時間流逝與外力入侵,這個意義不凡的地方也躲不過成為廢墟的命運。在近代的挖掘工作中,這裏只發現了一尊公元1世紀的菩薩雕像與一塊刻着大殿名字的匾額,其餘一無所獲。

公元1931年的冬天,鹿野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典禮,幾乎所有的佛教國家均參與了這場盛會。這場典禮主要是為了慶祝摩訶菩提協會在這裏奉獻了一座全新的壯麗寺院,並將它命名為「摩犍陀俱提僧院」,以紀念曾經矗立在此、庇護佛陀度過雨季安居的古老精舍,同時也象徵在印度衰微已久的佛教,將在此法輪初轉之地重新萌芽,意義十分重大!

這座寺廟是模仿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大塔而建,所以在外形上有頗多相似之處。整體結構以石材為主,樸質而典雅,是印度本土少數用心建造的佛教新興建築。

寺內供奉的佛像優雅精緻,乃是仿鹿野苑博物館中著名的佛轉法輪像而造。跏趺而坐的佛陀,以右手食指和拇指相觸成圈、左手食指輕觸右手指圈的轉法輪印,來表示宣說法義,法輪常轉。佛像下方有一個小密室,其中供奉著分別從西北方塔克西拉(Taxila)和南印度龍樹丘(Nagarjunakonda)挖掘出土的佛陀舍利,是全寺的精神焦點。

寺中有一座巨大而壯麗堂皇的鐘,是日本的摩訶菩提協會捐贈,而寺院大殿內部牆面上,滿滿地繪著精細優美的濕壁畫,描述佛陀一生的重大事件。這是由日本的藝術家KosetsuNosi在公元1932到1936年間,花費四年時間完成的傑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印度朝聖之旅·恆河十二聖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聖之旅·恆河十二聖地
上一章下一章

初轉法輪(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