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化(2)

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化(2)

機會,機會,到處有機會,只要人肯去開發。在這機會豐富的世界里,妒忌成為不必需了。種田的怕別人發跡,因為別人發了跡會來兼并他的土地。在現代工業里,各門各業是互相提攜,互相促成的。鐵礦開得好,鐵器製造業跟著有辦法;鐵制的機器發達,其他製造業也得到繁榮。這時代,自然已不像土地一般吝嗇,它把人的慾望解放了。享受、舒適,甚至浪費、揮霍,都不成為貶責的對象;相反的,生產力的提高必須和消費量的提高相配合。二者之間有一點齟齬,整個經濟機構會脫節麻痹。於是以前所看不見的「廣告」也成^H小說了經濟活動的重要部門。廣告是在刺激慾望,聯結生產和消費,甚至是提倡揮霍,讚美享受。回想起在鄉下被人賤視的「賣膏藥」的走江湖,真不免為他們抱屈了。同是廣告,而在人們眼中的價值競相差得這樣遠。時代的距離!

中世紀:從權力去得到財富

知足安分是傳統的美德,但是即在農業社會裡也並不能完全應付人類的經濟問題。知足有個生理上的限度。飢餓襲來時,很少人能用克己工夫來解決的。有限的土地上,人口不斷地增加,每個人分得到的土地面積,一代小一代,總有一天他們會碰著這被生理決定的飢餓線。土地既已盡了它的力,擠也擠不出更多的糧食來。喂不飽的人,不能不自私一點,為自己的胃打算要緊。貧乏的物資下,為了生存,掠奪和搶劫,成了惟一的出路。掠奪和搶劫要力量,這力量卻因為無法用來向土地去爭物資,只有用來去剝削別人了。這是人類的悲劇,在這悲劇里不事生產的力量發生了生存和享受的決定作用。有了匪徒,保鏢也來了,這樣把剝削的特性注入了權力。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合法非法,原是一套。暴力也好,權力也好,都成了非生產力量獲取別人生產結果的憑藉。「從權力到財富」——那是桑巴特給中世紀經濟的公式。

現代:從財富去爭取權力

貪污是這時代的經常官務。被剝削的人民恨官吏,但是他們並不恨貪污,恨的是為什麼別人有此機會而自己沒有。他們所企求的是有一天可以「取而代之」。在這種文化里誰詛咒過貪污本身?草台戲開場是「跳加官」,接著是「抬元寶」,連城隍爺都喜歡這種連結。權力和財富是不能分的,這是土地封鎖線內的邏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土地里長出來的文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