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3)

語不驚人死不休(3)

為創造這具有魔法的文字世界,應該隨時隨地增強「語感」:了解男女老少各色人等的語言特點,捕捉、提煉、積累;從日常口語自發性河流中汲取表現力、感染力強勁、充足的絕妙好詞,匯成活潑激蕩、清澈明亮的自覺性湖泊,以建立自己的語言體系;做語言的富翁、知音、主人──儲備充盈,熟悉性能,精明調動,才好得心應手,妙筆生花,言為心聲。

更重要的,進入創作機制,需要把握「語境」。每一處語言的表達,都會有相應的情境。是什麼人在說──無論作者的敘述或描寫,還是人物的對話或獨白,總得合乎其人的身份、性格、思想、素養;在什麼地方說──無論內心隱秘,還是世間風雲,總得切合自然與社會、人際與氛圍等場合環境;在什麼時候說──圍繞怎樣的矛盾,處於哪一個階段,總得跟事情事態契合;因何緣故而說──總有真假虛實、前因後果,總有是非愛憎、美醜善惡……因而對待不同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緣故,便應有不同的選字、組詞、造句、比喻、修飾。

寫,就是以語言表現藝術的規定情境,或者說,在藝術規定情境中恰當運用語言。增強語感,是走向文學必由之路;把握語境,才能敲開創作之門。

語言由作家本人的敘述和他筆下人物的說話──包括發言、對話、獨白或「我」之訴說,兩大部分組成。

人各有其聲口,需要錘鍊敘述語言,形成獨特風格,用語言把自己創造出來;需要磨礪人物語言,使之能如魯迅評《紅樓夢》所指出的:「由說話看出人來」。

為此,一要逼真──外在狀態,繪影圖形,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二要傳神──內在氣質,勾魂攝魄,如礦出金,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三要創新──不重複自己,不雷同他人,力求非同凡響,出語驚人,卓然挺立藝術之林。

創作的獨特性,來源於作者的個性。作者以個性感知抒寫對象,落實為語言的選擇與運用。在語言上練就獨到的功夫,才能在創作上建立自己別緻的風格。即便尚未形成風格,也應擁有足夠的材料和能令人刮目相看的建造方式。

這絕非說要去生編硬造,應在平常中出新,在自然中弄巧。同樣事情,選用儘可能新穎的言詞形容;同樣語句,變著法兒換個格局表述:總要與眾不同。這不易做到:「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一字非少,相避為難也。」(劉勰)

應儘力做到:「對所表現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個名詞來稱呼它,只有一個動詞來說明它的動作,只有一個形容詞來標示它的性質。」如福樓拜之要求莫泊桑,「一定要去尋找那個唯一的名詞、動詞、形容詞,非找到它們不可,只發現近似的字眼也不行,不能因為困難就馬虎湊合、敷衍了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說課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小說課堂
上一章下一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