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讀」出來的(2)

小說是「讀」出來的(2)

各種藝術都應具備其可塑性,但以造型手段為具體形象者,總會受到特定材質的局限。

通過語言表達,便可以有再創造的無限空間。然而,這空間的有無與大小,卻首先取決於作者的藝術觀。

因為,藝術中有一類是僅為滿足人之消遣需求的,亦然。早期重在故事,故事旨在娛樂讀者,多數讀者之,無非就是為了消遣。

後來講究

「象外之旨」,卻仍只是表現手段。直到近代,才更明確致力於拓展再造空間,成為開啟與促進人之智能的契機和動力。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展,信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已不再痴迷於虛構故事。

他們不僅需要

「莊嚴的謊話」所提供的

「更高的真實」,而且期望藉助

「水下的冰山」去探求那

「潛在的真實」。於是,出現了如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所喻的

「冰山」類型。這類,以其更廣闊的再造空間,滿足讀者新的需求,又吸引著新的讀者。

他們所嚮往的,正是那種朦朧美妙無以名狀的境界。但對另外一些讀者,則還一時莫名其妙。

(56書庫讀者總是各取所需的,作者就得根據自身條件創造作品同時也

「創造」自己的讀者。我這裡講技藝,無意僅只推崇

「冰山」。況且,以情節引人入勝的,仍然是大品類,擁有眾多讀者。我想說的是:即便情節,也應開拓再造空間。

我要做的是:在各類間,探討其相通的契合點,把先鋒性與大眾性結合起來,以便各種在各自素質的基礎上求得其最高值。

那麼,只要作者並不滿足生產一次性消費品,就應該儘力去滿足讀者的創造欲。

為此,首先,需要把握藝術的本質。人類為自身完善與發展,進行這樣一種活動:以形象為磁場,集真、善、美於一身,通過人際間心靈感應,使生活經驗升華為精神財富,就是藝術。

其憑藉語言為媒介,又凌駕語言之上者,就是。因而藝術的,都各有其神秘性,可意會不可言傳,說不清也道不盡,具備點鐵成金的魔法和勾魂攝魄的魅力,能化現實的瞬間為虛幻的永恆,讓一代又一代審美知音,如獲至寶,如影隨形,如親雨露,如坐春風。

而這一切,絕不是可以用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夠實現的。恰恰相反,任何純粹理性的介入、干預,都只能對藝術建構形成限制、損傷。

所以,要獲取藝術之純正,就得排除單純理念,去寫那種源於天籟、發自靈性、心領神會、情之所鐘的文字。

設使作者從一開始就計劃著要給人以思想教化,那就將在實質上妨礙美感傳達,並且會使讀者就範於既定軌道,難以投身隨心所欲的再造空間。

有些作者創美水平之所以總是上不到一個新的檔次,根本原因就缺憾在這出發點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說課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小說課堂
上一章下一章

小說是「讀」出來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