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4)

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4)

2.知足,才能常樂

不知足的人,永遠得不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因為他不甘平凡,所以無法坦然面對得失和旦夕禍福。

人生在世,沒必要過多計較,太過奢侈,因為奢侈的背後大都充滿了報復和哀怨,甚至憤恨。每個生命降臨到這個世上的時候,都是一無所有的。伴隨成長,我們會得到親情、友情、愛情,能夠擁有自己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思想。不論人是窮是富,高尚還是卑微,都不能將慾望置之度外。任何一個人,都只願意無窮無盡地索取和獲得,而且從來沒有滿足過。如此,人的心就會被變得很累,就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托爾斯泰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一直都很想得到一塊土地,這件事被一個地主知道了,一天,地主指著一塊地方對他說:「你從這裏往外跑,毎跑一段距離就插一個旗杆,你只要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來,我就把旗杆圈定的土地送給你。」

那人欣喜若狂,像是撿到了極大的便宜,於是拼了命地往前跑。他總是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所以太陽偏西了他還在插旗杆。

終於,太陽落山之前,他跑回來了,但已經精疲力竭,口吐鮮血,最後摔倒在地,再也沒有起來。人們挖了一個坑,將那人就地掩埋了。

牧師看着那個人的「小墳丘」,給他做祈禱說:「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地呢?其實就只有一方墳墓這麼大。我們出生時,#小說都是一無所有。生活給予我們的壓力就像一個無形的包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同時,我們也經受着各種慾望所帶來的折磨。」

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就是《一個人能擁有多少土地》。其實,托爾斯泰想告訴世人:知足,才能常樂,否則得到的越多,越無法好好生活。一個人一輩子究竟需要多少資本?一個人究竟怎麼樣才能滿足?答案是未知的。因為人從不知道滿足,總是精打細算,後果就是使自己為了蠅頭小利忙得焦頭爛額、坐立不安、失眠多夢、食欲不振。如此,即便是得到了很多想要的東西,也變得毫無意義了,原本健康的體魄變得弱不禁風;原本輕鬆喜悅的精神世界,也變得烏煙瘴氣,毫無生機。

話說有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很滿足,吃飯很香,睡覺很踏實,結果日漸發福,變成一個胖子,活像個大款。這就是所謂的「心寬體胖」。其實,他也許並不是什麼大款,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但他的生活快樂富足,日子輕鬆自得。而與之相比,那些不安於現狀,渴望得到更多的錢財和權力,對生活總是憤憤不平、斤斤計較的人,非但算計不到實惠,反倒會等來更多更大的損失。

由此可見,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本,無論有形的或是無形的,都沒有一樣真正屬於自己,有些東西只是你暫時擁有而已,最終的歸屬,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這些所謂的資本視為身外之物。人只有學會知足,才會得到快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畢業到立業要上的心理瑜伽課(男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從畢業到立業要上的心理瑜伽課(男版)
上一章下一章

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