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1)

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1)

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認為,很多人都會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弄得自己很不開心。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如果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的確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快樂的感覺卻越來越少,壓力、抑鬱、野心等,無時無刻不充斥着人們的每一根神經,讓人們變得機械化,冷血化,狹隘化,在外人面前逢場作戲,佯裝歡笑,唯有一個人時,才能卸下所有面具,恢復僅有的一點點真實。

大學生不快樂,上班族也不快樂;缺錢不高興,「窮」得只剩錢的也不高興;進不了官場的失落,當了官的又因為公務纏身變得更提不起精神;單身一人的心裏難受,有了另一半的,依然找不到幸福感……

快樂、幸福對於人們來說,似乎漸行漸遠,遙不可及。似乎突然之間,人們不再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深陷在對自我、對生活的質疑中,就像遇見一道難度很大的數學題,大家都在思索,卻一直沒能找出答案。

有個16歲的少年在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時說:「我怎樣才能讓自己和他人都變得開心快樂呢?」

智者笑了,說:「孩子,很難得你那麼年輕就會有這種覺悟。」

於是,智者送給少年四句話:

第一句,把自己當成別人;第二句,把別人當成自己;第三句,把別人當成別人;第四句,把自己當成自己。

前三句話#小說,少年都給出了令智者滿意的解釋:

「把自己當成別人」,意思是說,在你感覺到痛苦的時候,不妨把自己視為別人,這樣,心中的痛苦自然會減輕。當你萬分欣喜之時,同樣把自己視為別人,沒人會因為別人的喜事那麼激動,所以,就會變得淡定從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較得失榮辱,內心就能得到安寧;喜事來臨,也泰然處之,保持平和心態,生活就充滿溫馨。

「把別人當成自己」,是指自己要有同情心,願意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心聲。當別人做出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行為時,不妨試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對方的作為並非惡意,而是有難言之隱。假如條件允許,你還可以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幫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畢業到立業要上的心理瑜伽課(男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從畢業到立業要上的心理瑜伽課(男版)
上一章下一章

14堂:計較越多,快樂越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