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了解航母,支持發展航母(2)

真正了解航母,支持發展航母(2)

未來的陸戰、海戰都會向立體化發展。1979年1月18日,鄧小平就針對航空工業的發展特彆強調:「要取得制空權。否則,什麼仗都打不下來。」縱觀「冷戰」結束后的世界,在核力量威懾下已難以再打全面大戰,進行局部戰爭的「首戰之軍」便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當前球範圍內每年幾百億美元的武器銷售中,占金額一半的項目就是戰機,「無空防便無國防」成為世界共識。同樣,當一個國家的國防範圍擴大到遠海時,解決空中防禦問題就要靠航空母艦,有遠洋利益的大國便需要航母。

一百年來的戰爭史證明,技術先進和落後的陸軍尚可對等作戰,技術先進的航空兵和落後的航空兵卻幾乎無法交鋒。例如,1940年日本陸海軍航空兵裝備先進的零式戰鬥機后,裝備蘇制伊-16的中華民國空軍升空每戰都是若干比零的慘敗,最後只能避戰保機。朝鮮戰場上中蘇空軍能與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等交鋒,其前提是雙方的主力戰機米格-15同F-86性能相當。當伊拉克、南斯拉夫空軍與美軍有一兩代差距且不具備天基力量支撐時,不僅空戰的戰果為零,連起飛作戰都幾乎不可能。

陸戰交鋒在技術方面存在技術差的情況下相搏仍勝負難料,是因為陸地有複雜地形地物可遲滯困擾對手,還有群眾支援掩護能發揮巨大作用。空戰中的技術差卻對落後一方具有致命性,這是因為「空中無群眾」,一望無際的天際也沒有鐵絲網、塹壕和山巒疊障可以阻礙敵人。同樣,在遼闊無際的海面上,居高臨下的飛機對水面艦艇乃至潛艇也具有絕對優勢,「制空權便是制海權」。沒有空中掩護的海軍就難以出海,沒有航空母艦的海軍也就不可能是遠洋海軍。

當然,中國擁有航母,就像擁有核武器一樣,主要是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希望不要真正使用它。不過,有了這種具有遠洋威懾力的武器,其戰略作用並不亞於當年的「兩彈一星」(導彈、核彈、人造衛星),遠非經濟賬所能計算,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的地位也將就此奠定。當今的中國是世界頭號製造大國,卻還不是科技創新大國。今後,中國必須改變以低檔加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以高科技產品為主的新一輪升級,航空工業也才能得到全面騰飛的基礎,並能體現在其同遠洋作戰能力的結合體航空母艦的發展方面。真可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人們呼喚強大的中國航空兵,中國航空母艦的發展也必將不負國人的厚望。

今天崛起的中國面向世界,國家利益的外延需要國防能力的擴展,海軍由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的戰略需求,使航空母艦工程正在加緊起步。建造航空母艦並使之形成戰鬥力,又等於是海軍艦艇和空中作戰飛機二者的組合,其技術複雜程度可想而知。西方人為此已經做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實踐,其經驗和教訓對我國中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房兵的這部通俗而又寓意深刻的作品,便詳細介紹了世界上航空母艦的起源、發展的歷程,以及實戰的檢驗結果,可以使讀者從中了解航空母艦的基本知識,並對中國的航母發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房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軍事學府國防大學中,屬於中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他寫的這部書,內容豐富,體例活躍,絕不像如今書店中充斥的那些抄來抄去、味同嚼蠟的書籍。希望讀者們能喜歡此書,同時都來關注中國的航母事業!

以上,也是我這個從軍四十多年,如今還在為國防建設努力的軍人的一點希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航母(第二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航母(第二部)
上一章下一章

真正了解航母,支持發展航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