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期(26)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期(26)

已經四十五歲的絕世戰術家不可能不注意這一情況。騎兵戰鬥力機動靈活,在有效利用全軍戰鬥力方面不可或缺。然而,扎馬戰役時,迦太基軍隊的騎兵戰鬥力不足卻是現實。這就意味着,漢尼拔在扎馬戰役中,很難施展他擅長的迄今為止非常有效的戰術。

但是儘管如此,漢尼拔還是部署了一個平庸武將做夢也想不到的陣型,希望藉此爭取戰役的勝利。這種陣型讓現代戰爭史學家們不惜溢美之詞,盛讚漢尼拔不愧是古代武將中最傑出的戰術家。

八十頭大象部署在戰場的最前列。

第二列部署的是由一萬二千個步兵組成的混合雇傭軍。

第三列部署的是少數迦太基市民兵和來自非洲及馬其頓的一萬九千個步兵雇傭兵。步兵團的兩翼各有兩千騎兵固防。

在相距二百米的後方,部署了從意大利帶來的一萬五千個親兵。

我想,漢尼拔的設想大概是這樣的。

首先,由八十頭大象發起突然攻擊,擾亂敵人^H小說中央的步兵團。接着,投入第二列和第三列僱用兵團,在敵人因大象突然襲擊而驚惶失色之時發起進攻。漢尼拔預計,在這一階段,兩軍投入的戰鬥力應該是,迦太基軍隊三萬一千人,羅馬軍隊三萬四千人。這樣,即使羅馬軍隊在戰鬥中暫時優勢,戰鬥還是有可能堅持一段時間。等到羅馬軍隊的主力戰鬥力——重裝步兵團在戰鬥中開始顯出疲態,這時,再投入尚未投入戰鬥的主力,即一萬五千人的親兵,一舉奪取戰役的勝利。前提是騎兵團雖然不佔優勢,但是只要他們不離開步兵兩側就可以。

如果不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很難解釋漢尼拔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主力戰鬥力部署在距離戰場二百米遠的後方。既然在扎馬戰役中,漢尼拔無法依靠騎兵力量來「確保勝利」,那麼這個任務就應該交給主力,也就是他的親兵。也許漢尼拔的想法是,以部署在第二和第三列的雇傭兵為誘餌,拖垮羅馬軍隊,即使遭到全殲,也在所不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羅馬人的故事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羅馬人的故事2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戰爭後期(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