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5)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5)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地應對問題的人。人活着,我們不去找問題,問題也會來找我們。當我們對問題的應對不當時,自然會產生各種情緒。孩子更甚,因為以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經驗和他們的能力,他們更是每天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而面對新問題,他們或者束手無策,或者隨便嘗試,嘗試下來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或後果。於是孩子會急躁、會害怕、會生氣、會委屈,豈不是再正常不過?我們當家長的,是去禁止孩子的情緒,還是在這些情緒的引導下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即便問題是現在還解決不了的,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釐清原因,教他正確地表達情緒。

用語言將情緒表達出來

生氣的時候,可以大叫大嚷、拍桌子、跺地、摔盤摔碗、摔門,甚至大打出手,也可以說「你這樣做(或這種態度)讓我很生氣」!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說「我感到害怕」、「我不高興」等明確的內容,而不是用哭鬧或發脾氣來表示,不僅有助於孩子了解自己,更有助於他與別人的溝通。

案例

女兒5歲的時候,我們開始要求她自己單獨睡覺。我們把她的卧室佈置得很漂亮,功能也很齊全。可是剛開始的幾個月非常不順利。她有很多理由,如怕黑、怕有小偷進來、嫌水杯放得太遠(其實她晚上從來不起來喝水)、嫌床墊不夠厚,等等。終於在大約三四個月後,她說出了真相:「本來我們三個人都在大卧室,為什麼偏偏要我出去?你們對我不公平!」聽了她的話,我倒很欣慰,說父母不公平是對父母的指責,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說得出口,而她敢這樣說,說明她對我們的信賴。而且她把原因說出來,我們就不必再去兜圈子解決怕黑和床墊等問題了。既然她已點出了「公平」二字,我們就與她探討什麼是公平、公平意(色色小說味着哪些行為以及愛是什麼。因為我們聽出來,她除了抱怨我們不公平,也有對我們是否還愛她的隱憂。我們給她解釋了一家人的愛中,爸爸對她的愛、媽媽對她的愛以及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是不一樣的,並且問她,你對爸爸的愛和對媽媽的愛是不是也不一樣呢?

經過這次談話,女兒順利地開始了「自己睡」的過程。與所有的過程一樣,中間有些波折和反覆,但結果是好的。試想,如果她不能告訴我們她的真實感受,我們也只能以為是她真的膽小、怕黑、喜歡厚實的床墊,或以為她就是纏人、不聽話。而一旦我們這樣認定了,並開始從這幾個方面與她交流,只能起到強化的作用,會讓她反而變得真的怕黑和纏人了。而公平感和對愛的隱憂也不會消失,成為她種種煩人言行的真正驅動力,會在她其後的言行中表現出來。如果在其後的言行和情緒中我們仍然不能分辨出這種不公平感,那麼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有一個大爆發。

父母要處理的不是消滅情緒,而是幫助孩子應對情緒后的難題。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地應對問題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優秀父母都一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優秀父母都一樣
上一章下一章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