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無財可理」嗎(2)

真的「無財可理」嗎(2)

通過王妮和劉倩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很多類似於王妮的人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根本沒有理財的意識。在現實生活中比王妮甚至劉倩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可是因為她們擁有強烈的理財意識,也像劉倩一樣能理財,最後給自己賺夠了體面的嫁妝。所以,女性朋友們要懂得從小錢理起,懂得「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再大的財富都是從少到多慢慢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而是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

張斯羽就是一個經過大徹大悟后開始了理財生活的聰明人。供職於某雜誌的她每月的稅後工資有4500元,扣除了房租、餐費、交通費等基本消費和娛樂性開銷后,她每月的結餘在1200元左右,算不上一個徹頭徹尾的「月光族」。只不過,一開始她對於這一筆筆月結餘有些「看不上眼」,一方面覺得它們不夠穩定,另一方面覺得數額太少沒什麼打理的價值,於是她便放任工資餘額躺在銀行賬戶里不管不顧。

「那麼點錢存了沒什麼作用,拿去投資又太少。」斯羽總是抱着這樣消極的投資理念,從而輕視了自己「微量」的工資餘額,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無財可理」。

後來,經一個小姐妹的點撥,斯羽重新審視起了自己的理財觀念,她漸漸領悟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財可以從小錢抓起,並循序漸進、慢慢積累,而未必非得先攢夠幾十萬、幾百萬元才能開始理財。所以,「投資本金」的多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而定,如果自己的每筆工資餘額都能發揮其投資能量,那麼再低的金額都會有價值。

就這樣,如夢初醒的斯羽馬上重視起了過去自己完全不放在眼裏的工資餘額,轟轟烈烈地開始了自己的理財之路。在請教了擁有豐富理財經驗的朋友的意見后,她把工資餘額分#小說成了三個部分,一部分用於定存;一部分用於門檻較低的基金定投;第三部分則用來買女性保險。

這樣,斯羽過去躺在銀行賬戶中的每一分錢都得到了合理的配置與利用,相對於過去,它們能給斯羽帶來更大的收益。斯羽也正樂在其中地享受着理財所帶來的每一分收穫和每一份驚喜。理財不僅讓斯羽有了更獨立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改變了她以往的生活態度,從理財中學到的很多知識使她更擅長於打理自己的生活,她的生活也因此更加陽光愈加生動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像劉倩和斯羽一樣注意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理財同樣也是一個講究厚積薄發的過程。永遠不要認為自己「無財可理」,只要你有經濟收入就應該嘗試開始理財,這樣你才能不斷給你的財富大廈添磚加瓦,才能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多規劃和樂趣。記住:你不理財,財自然也不會理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婚前協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婚前協議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上一章下一章

真的「無財可理」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