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里普的秘訣(3)

斯特里普的秘訣(3)

我在拙著《莎樂美的七層紗》中曾寫道,美國最大牌的影評家寶琳凱爾不喜歡斯特里普,甚至說她

「脖子底下不會演戲」。姜文看完該文後,跟我說,他深有同感。我起先一驚,后一想,這太合乎邏輯了。

姜文是酒神精神的楷模,屬於那種到片場找感覺的,而斯特里普則是日神的化身,即便完全

「臣服」導演的時候,也會相當理性、客觀,不會迷失方向。這就像一個愛喝酒的和一個不喝酒的人在飯桌上,划拳作詩,聊得再開心,總有隔閡。

凱爾雖+激情是影評人,更像藝術家,因此看不慣斯特里普的學院做派。

說起學院派,網民里不喜歡斯特里普的,用得最多的詞就是說她太

「學院派」,換言之

「放不開」。放得開的極致大概是所謂

「灑狗血」。雖是貶義詞,但跟英文中

「chethescenery」殊途同歸。

「嚼布景」一語,偶爾也有西方影評人用到斯特里普身上,尤其是戲份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而且鏡頭很長時,梅姨的確大有把布景吞掉的氣勢。

這些批評讓我意識到,再好的東西也有人不喜歡,因為藝術沒有標準答案,一個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藥。

感情迸發可以狗血,內斂可以說成表演不到位,一切都看各自的立場。

對我而言,斯特里普表演最讓我著迷的地方,是層次。她演的每個人物都有豐富的心理層次,不管說什麼做什麼,有邏輯的支撐,跟俗套不同。

這對於學西方文學起步的我來說,實在是難得的補償。歐美經典中,往往有大段的心理描寫,這些段落到了電影里就無法施展,一兩頁描寫濃縮成一秒鐘的特寫。

只有斯特里普(以及少數演技派高手)才能一定程度上再現文學的厚度,為人物鋪陳起承轉合的心理世界。

在北京論壇上,斯特里普把演電影比作

「一系列的一夫一妻制婚姻」,跟一個劇組結合四五個月,然後進入下一個婚姻。

最終,好的婚姻記下了,糟的忘卻吧。這一場場短暫的婚姻里,她恪盡職守,完美扮演該演的角色,但潛意識中,她一定知道,這事必須拿得起放得下,否則很傷神。

如此,才能把臨摹生活上升為藝術,又不至於使藝術變為空中樓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斯特里普的秘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