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惡棍解析(2)

經典惡棍解析(2)

在一定程度(但出於不同理念)上,好萊塢也不願

「站隊」,他們樂意做道德判斷(太樂意了),但不樂意明確指向。因此,它塑造的壞人絕大多數是

「泛泛」的壞人,比如反社會是反角出彩的一大機會。從《發條橙》中的阿歷克斯到《計程車司機》中的德尼羅,到《小愷撒》中的愷撒、1931年的《人民公敵》中的湯姆(一個黑幫分子),還有《教父+激情2》中的邁克,他們所從事的

「事業」對社會是有害無益的,但偏偏他們具有十足的人格魅力,楞是

「騙取」了觀眾的同情心。前文所述的神話角色、童話角色大部分也是反社會的,但觀眾投射的感情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巴不得他們倒霉、沒有好下場。

而對於這幾個角色,觀眾的心態更複雜,有痛恨,也有憐憫。在我們的銀幕上,塑造這樣的反角會遭遇審批麻煩,或許我們的觀眾比較純潔,容易被帶壞。

最出彩的反角不僅反社會,而且極度神經質,屬於瘋子;但不是弱智的瘋子,是天才,只不過才華用錯了地方。

排名第一、第二的惡棍分別是《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1991)中的吃人博士和《驚魂記》(Psycho,1960)中那個戀母到極點的小夥子,他們的

「壞」超越了社會、階級等外在因素,直接進入內心最幽暗的角落,屬於弗洛伊德探究的領域。

這兩個人殺人純粹出於非理性,他們的終極對手不是被害者,而是他們自己。

同類型的還有《閃靈》的男主角、《獵人之夜》的男主角,《七宗罪》里那個最後露面的傢伙雖然未能上榜,但我覺得他也應屬於這一類,出場雖晚但無比震撼。

至於神話、童話中的反角,許多都有狂人的特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經典惡棍解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