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受虐者的自我感覺(6)

第六章 受虐者的自我感覺(6)

但受虐者常常得不到伴侶的理解;有時她也不能理解伴侶的想法;有時搞不懂伴侶真正的需求;有時不明白為他怎麼就突然像頭髮怒的獅子。每當這時候,她就感覺自己對改善他們的關係無能為力,責任感就會被力不從心的焦慮所代替。

如果受虐者認識到自己受到了言語虐待,明白目前家庭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過因為是伴侶的言語虐待傾向,她就不會再認為要為伴侶的行為負責了。相反,她會要求改變這種生活狀況,擺脫受虐待的境遇,過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依照自己的興趣行事。通過這些方式,她釋放了自己的不勝任感,重新進入個人權力的自然狀態,於是精神會重新高漲,充滿活力。

自信心與挫敗感

自信是指一個人相信自己可以達到預期目標。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下的人精神煥發,躊躇滿志。

挫敗感讓一個人認為自己無法達到預期目標。這是一種頹廢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之下的人沒精打采,垂頭喪氣。

為了讓伴侶更好地理解自己,受虐者通常會進行一番自我剖析,而且認為剖析得越充分越好。所以,每當施虐者誤解了她的意思,對她發怒或指責的時候,她總抱有一線希望,希望解釋清楚自己的言行舉止,告訴他自己不是他想的那樣。比如,她會告訴施虐者,自己沒有他說的那種想法,也沒有他理解的那種意思,更沒有他想像的那種行為。她想解釋清楚,但每次她解釋這些真正的想法、真實的意義以及行為時,施虐者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方式加以拒絕。受虐者無法表達那個清白的自己,所以容易陷入深深的絕望中。

因為受虐者意識不到言語虐待的存在,所以通常情況下她們都不知道夫妻關係中存在問題,更不知道這段關係將怎樣發展。她們找不到自己的正確位置。不管她們力圖保持一個完整的自我,還是做一個伴侶喜歡的人,她們都擺脫不了沮喪的情緒。然而這種沮喪的情緒卻不易被他人感知,就連她們自己也很難察覺,因為沮喪並不像憤怒一樣可以馬上被人感覺出來,她們不暴跳如雷,不撕心裂肺,不歇斯底里,甚至也不絮絮叨叨。正因為如此,即使是自己身處這種情緒的包圍之中,她們也難以自知。唯一能做的僅僅是重新設定理解別人和被別人理解的目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要用愛控制我(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要用愛控制我(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受虐者的自我感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