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風雨大宋(3)

3.風雨大宋(3)

政和年間,安徽靈壁有人進貢一塊超大石頭,用大船運到京師時,拆毀城門才得以運到城裏,徽宗一見之下卻像發了大財,當即封此石為

「卿雲萬態奇峰」,並在上面掛上金帶,像對待立下大功的大將一般。無獨有偶,徽宗的最大迷途是道教,這使他一度誤入巫術,不僅自稱

「教主道君皇帝」,還於在位期間大建宮觀,設道官二十六級,並經常請道士給自己看相算命。

他的生日本是五月五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十月十日,他的生肖屬狗,更是為此下令,只准百姓當做寵物養狗,不準殺狗,違者斬首。

由於他過度迷通道教,致使各地湧出了很多打着道教幌子行騙的無賴,直接造成全國一片道教聲,少人再問治國事的荒唐局面。

可宋徽宗並不在意這一切,依舊我行我素,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一邊沉迷於劉貴妃、李師師等絕色女子的溫柔鄉,一邊醉心於書畫藝術中,首創

「瘦金體」,不能自拔。就這樣,宣和二年,在宰相王黼等奸臣的慫恿下,徽宗又遣使與北方的金國訂立海上盟約,從而拉開了亡國的序幕。

宋金盟約議定由金國進攻遼中京,而宋朝同時進攻遼燕京,事成之後,於宋太宗時期因

「澶淵之盟」而被迫划割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歸宋,其餘國土歸金。同年,金兵攻破遼上京,遼國爆發內亂,天祚帝殺其長子耶律敖魯斡;宣和四年正月,金人攻克遼中京,繼而於十二月攻克燕京,而宋朝發出的二十萬大軍卻大敗於遼國城下。

金遼之役嚴重暴露出宋軍的腐敗問題,然而宋徽宗和他身邊的佞臣們卻未看到自身的弱點,依約要求金人履行盟約,將燕雲十六州歸還宋朝,金人自然不願,反指宋人沒有履行攻打燕京的責任,這時又是在王黼的攛掇下,宋廷竟然用巨額歲幣將燕雲十六州買回。

沒想到徽宗非但不以為恥,還很是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完成了宋太宗的未竟大業,自然少不了大搞慶功活動,舉國同歡。

宣和五年七月,前遼國將領、金平州留守張覺以平州降宋,事敗后逃奔至剛成為北宋燕山府的原遼國燕京。

金人得知消息后,以私納叛金降將為由問罪宋廷,宋徽宗不得已下令斬了張覺,然而卻與金人產生嫌隙。

宣和六年,徽宗因沉緬於酒色,無心關心國事,一切朝政皆委與奸相蔡京決策。

當時蔡京已經七十九歲,耳聾眼花,寫字時毛筆都拿不穩,索性將大權交給三個兒子處置,一時間,蔡家權勢煊天,稱霸京師,無惡不作,光一幢豪宅佔地就是幾十里,可還不滿足,愣是要搞擴建,一次便強行拆掉上千戶民房。

就這樣,蔡京父子把持朝政,小人又培植小人,以

「媼相」著稱的太監童貫,以編小曲說俚語躥上高位的

「浪子宰相」李邦彥,還有那踢球當上太尉的高俅,以美姿容、善於逢迎的王黼,紛紛粉墨登場,把好好一座宋室江山搞得更加烏煙瘴氣。

李邦彥為了博取徽宗歡心,居然也練得一身蹴鞠的好本領,並公然叫囂:「踢盡天下球,賞盡天下花,做盡天下官!」一時間,惹得民憤四起,汴京城中四處都流傳著:「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個清涼好世界!」的民謠。

有大臣實在看不下去,冒死上章彈劾,徽宗這才覺出蔡京之奸,強令其致仕歸田,但卻為時已晚,大宋的政局也隨着蔡京之流的離去,一發不可收拾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只有清香似舊時:陸遊詩詞情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只有清香似舊時:陸遊詩詞情話
上一章下一章

3.風雨大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