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褂的誘惑(6)

白大褂的誘惑(6)

好萊塢式的劇情與結局(正義戰勝邪惡)讓觀眾長噓一口氣走出影院,其實,懸案並未結束,現代醫學的動力是醫藥研發企業,不僅成就了自身的高營收(電影里的麥格瑞格製藥廠年營業收入高達75億,正是這一點引起傑勒德的警覺)、高利潤、高成長性,也造就了醫藥利益集團對醫學研究的「輸血機制」、以及半明半暗對醫生群體的「賄賂機制」,在今天,醫學精英受藥廠資助開展學術研究,設立榮譽教席,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兼海外度假),接受各種公私訴求的轉移支付已經不是秘密,誰能保證接受資助的研究項目仍然能堅守客觀、公正的評價,誰能保證獲取藥廠各種福利依然堅持合理用藥,正挑戰著醫學界的倫理底線,拷打著醫學精英們的*良知,是升騰,還是墮落,這個哈姆雷特式的提問每時每刻都在內心質問。當然,醫藥利益集團與醫學精英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一個倫理與道德問題,更應該是一個法律問題,社會問題,倘若慣性之下,一個職業群體(大部分人,畢竟還有金保這樣的正直漢子)的良知都被贖買,社會成本的巨大消耗和誠信破壞的殺傷力將不堪忍受,因此,期望衛生行政有所作為,一方面保護「輸血機制」機制,釐清合理資助的「度」與「責」,「權」與「利」,另一方面建立透明、公開的利益關聯迴避機制、披露機制,如同影片中的尼高大夫,既然是麥格瑞格製藥公司的董事,就應該迴避新葯的毒理試驗研究。如果不是身份的重疊與利益的糾纏,就不會去篡改數據,做出「驚人療效」「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欺騙性承諾。

3.帕奇的「胡鬧」

——《心靈點滴》的職業燭照

身邊一群有愛心的醫學生在籌建(得到了執業醫生的指導和幫助)「平民愛心診所」,一位有閱歷的同學提議觀看美國影片《心靈點滴》,一時間,影片主人公帕奇的形象成為他們志趣的導師與行為的偶像。

或許叫《心靈點滴》並不貼切,它是一部關於醫學生帕奇(PatchAdams)如何與傳統的醫患關係和傳統的醫療方式抗爭的故事。男主角名字中的「Patch」象徵著醫學職業精神的「修補」之意。故事源自一段真實的經歷,帕奇上世紀60年代末進入美國弗吉尼亞醫學院學習,畢業后,他成立了一個診療中心(影片中安排在他的醫學生階段創辦了一所「健康中心」),致力於推行一種更人性化的治療方法,20年後,他的個性化的診所受到了媒體的青睞,並出版了一本書。在書中,帕奇闡述了他的幽默處方,解釋了他為什麼總是在「胡鬧」:包括影片中展示的形象,穿戴得如同一隻大猩猩,為什麼在病房裡堆滿氣球或在浴缸里裝滿蠟燭以引起歡笑,以給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純粹的歡笑,甚至畢業典禮上還有驚世駭俗之舉,帕奇以當代醫學人文先醒者的身份提出了醫生應該治療人,而不是疾病,他堅信,與患者同情、共情(感同身受)和心靈相通,對醫生來說與前沿技術一樣重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上一章下一章

白大褂的誘惑(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