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2)

第二封信(2)

他是怎麼做的呢?這位《新聞周刊》的記者在那篇文章中給出了答案:喬布斯會花很多個小時苦練。你能說出上一次自己投入了很多個小時為一場演講進行苦練是什麼時候嗎?老實的回答也許是「從來沒有過」。如果你真的想做到像喬布斯一樣演講,就要準備好花上更多的時間排練演講的每一個環節。

神秘幕布的後面

在2006年1月5日《衛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前蘋果公司的員工麥克·伊萬傑利斯特(MikeEvangelist)寫了他為喬布斯的主題演講的一個現場演示環節綵排的經歷:「對於一個不經意的觀眾來說,這些演講看起來就是一個穿黑圓領衫、藍色牛仔褲的傢伙談論一些新科技產品而已。但實際上這些演講極其複雜,是一種集推銷、產品演示、公司宣傳於一體的#小說組合,還要額外添加一點宗教佈道會的成分。這些演講是好幾個星期辛苦工作、精心協調的結果,當然,也意味着幾十人承受着的巨大壓力,他們就是幕後英雄。」

根據伊萬傑利斯特對於自己親身經歷的描述,喬布斯在演講開始之前好幾周就開始準備,研究那些他要談到的產品和技術。伊萬傑利斯特被選中在2001年的Macworld大會上演示新版iDVD,即蘋果公司刻錄DVD的軟件。而他的團隊為了一個時長5分鐘的演示準備了幾百個小時。沒有印錯,確實是為了一段5分鐘的演示準備了好幾百個小時。

伊萬傑利斯特說喬布斯在演講之前綵排了整整兩天,並且不斷向現場的產品經理詢問反饋意見。喬布斯要在幻燈片上花很長時間,親自撰寫、設計大部分內容,設計團隊也會幫一些忙。在演出前一天,一切都變得高效有序,井井有條。至少有一次,有時甚至是兩次完整的綵排。喬布斯的注意力全程都高度集中。在演講現場,他就會高度集中,讓主題演講成為蘋果精神的化身。」

在主題演講之前的那幾周里,伊萬傑利斯特觀察到喬布斯的情緒經歷了從失望到得意的整個過程。他總結道:「我相信這是喬布斯對蘋果公司最重要的影響之一:除了要求自己和他人更加卓越之外,他對其他任何東西都少有或者說沒有耐心。」

1999年10月,《時代周刊》的記者邁克爾·克蘭茨(MichaelKrantz)在喬布斯推出一系列多種色彩的iMac的前一天採訪了他。喬布斯正在排練演講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他宣佈「和新款的iMac們打個招呼」的場景。這些電腦在此時應該從一塊深色幕布的後面滑出來。①但是,克蘭茨說喬布斯對燈光很不滿意,他想讓燈光更強,而且早點亮。他說:「我們就一直做下去,直到做對,好嗎?」於是,燈光師們就一次次地反覆練習,喬布斯也越來越不高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腳趾上的星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腳趾上的星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封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