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荀子的禮治及其局限性(1)

四、荀子的禮治及其局限性(1)

四、荀子的禮治及其局限性

如果孟子不能從仁的道德理念發展出前後連貫的政治哲學,那麼儒家的另一大門派--荀子--又如何呢?畢竟,荀子關於人性的假設至少看上去和孟子恰好相反,因而可能給我們提供和孟子不同的新啟示。荀子很少談及仁或仁政,也很少訴諸惻隱之心,儘管他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暗含著類似的假定。如果孟子主張「性善」,假設每個人都先天具備仁義禮智「四端」,那麼荀子主張「性惡」愛文河教授指出,不能從字面意義去理解荀子學說中的「性惡」,因為荀子並不認為人類故意行惡並對此津津樂道;我們只不過是在缺乏道德知識的情況下做錯事,因而我們的本性是自私愚昧甚至令人生厭的,但是這個意義的「性惡」和認為人類故意背離上帝命令的基督教理論並非一回事。參見PhilipJ*盜vanhoe,「HumanNatureandMoralUnderstandingintheXunzi」,inT*盋*盞lineIIIandPhilipJ*盜vanhoeeds**,Virtue,Nature,andMoralAgencyintheXunzi,Indianapolis:Hackett(2000),pp**243**245;EricHutton,DoesXunziHaveaConsistentTheoryofHumanNature?InIbid**,pp**220**221。,認為人生來具有不可滿足的**,而人類的唯一希望在於運用智慧不斷修身,最後革除惡性:「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要實現這個希望,荀子不能否定人類所有的內在德性,否則他們就失去了任何自我改良的希望;因此,他的學說必然暗含一個假設,那就是人至少具備某些先天的能力,使之可以通過後天努力而變得更好。雖然荀子在其著述中預期了這個挑戰,但是未必提供了充分的反駁,參見Chung*瞴ingCheng,NewDimensionsofConfucianandNeo*睠onfucianPhilosoph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1),pp**69**70。宋儒朱熹則站在孟子的立場上認為,荀子的性惡假定便已經偏離正道,參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齊魯書社1992年版,第4頁。。在荀子看來,上天只是代表非道德的自然秩序「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無論》),因而要改變人性,人類*潢色小說http://Www.ShuBao2.CoM/class12/1.html不能依靠天,而要依靠自己的認知能力分辨義與非義、禮與非禮。參見陳正雄:《荀子政治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73年版,第42-55頁。然而,雖然孟荀的人性論看似相反,他們對於政府目的之認識卻又大同小異。參見HenryRosemont,Jr**,「StateandSocietyintheXunzi:APhilosophicalcommentary」,inT*盋*盞lineIIIandPhilipJ*盜vanhoeeds**,Virtue,Nature,andMoralAgencyintheXunzi,Indianapolis:Hackett(2000),pp**5**6。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為了人的尊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為了人的尊嚴
上一章下一章

四、荀子的禮治及其局限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