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動機―提前寫的後記之四

創作動機―提前寫的後記之四

終於寫完了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的故事。

說起抗戰,就不能不提**主席的經典文著《論持久戰》。沒有看過的讀者,我強烈推薦去看看。不要以為是一部所謂的政治方面的著作,這可是一場經典的演講文章!別的不多說,當年蔣介石兵敗大陸時,在成都舉辦了十餘期的「敵後游擊戰」培訓班(也就是解放以後國內大規模土匪暴動的骨幹人員培訓班),發的其中一本教材,就是這部書。

對比著看,整個抗日戰爭,基本上就是按照《論持久戰》裏面描述的進程軌道運行的。要知道,主席的這本著作,是在38年五月末,在抗戰一周年時,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那時,他老人家估計也沒有料到抗戰還要進行整整7年吧。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古老而深刻的話語,是那麼的淺顯明白。又是那麼的難以做到!可以說整個抗戰,國共雙方對待抗戰的態度,已經為以後的歷史進程打下了伏筆。

為什麼**對於國民黨軍隊的宣傳,是「消極」而不是「不抵抗」?對國民黨高層,是「不抵抗」而不是「消極」?大家可以去認真品味一下這裏面的奧妙。就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個結論非常精闢。因為整個抗戰,從31年9.18到45年8.15,我們當時的政府,他對日的態度,就是想講和,這樣的想法,除了定義為「不抵抗」,還能定義為什麼?而對於侵略者的進攻,就是被動防守,這樣的被動,除了定義為「消極」,還能定義為什麼?

我們必須承認,整個抗戰,以國民黨軍隊為主的中**隊的官兵們,是真心抗戰的,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支撐著中國最後的堡壘,他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是不愧於「中國人」這個稱呼的,是我們應該永遠紀**的英烈。

可是國民政府上層呢?他們和官兵的心是一條心嗎?

那麼**呢?**武裝,先不說東北抗聯的艱苦,以37年為例,八路軍(4.6萬人)新四軍(1.03萬人)以當時僅僅是兩個**軍級編製,六萬人不到的力量,卻分散成小部隊,深入敵占區,放手發動群眾,以合適的方式,主動去打擊日寇。面對給養短缺等極為惡劣的生存環境,他們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高超的鬥爭手段才能既保存自己,又發展自己。

主動的戰鬥、艱苦的環境,高超的鬥爭技巧,豐富的理論知識,無一不是顯示出**比國民黨的優越性。

中國的民眾看問題喜歡看結果,海外的華僑看問題也是這樣。當初陳嘉庚那一條被譽為「古往今來第一提案」的「敵未出國門前言和即漢奸」,就是對國民政府抗戰的態度的不滿。

國統區中國的民眾,海外的華僑,他們看到了什麼?是士兵的大量死亡卻換來國土的一片片淪喪;淪陷區的民眾呢?看到的是軍隊拋棄他們,政府拋棄他們!

這個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深入敵後開展鬥爭,建立抗日根據地。所謂的「抗日根據地」,就是在收復的國土上建立政權!

如此人心向背,對於抗戰勝利后的歷史進程意味着什麼呢?

肖彥梁等人,在淪陷區,以一個普通人的樸素的觀點去對抗侵略者,他們的所見所為,他們的觀點,莫不沿着一個沒有任何政治敏感的普通人進行的。

小說寫到這裏,發現自己原先的寫作思路有了很大的變化。原本只是想寫一個「俠客」式的人物抵抗日寇的故事,卻這麼也無法避開抗戰進入第二、第三階段以後,國民政府的那些「親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舉動。

人心是有向背的。我同樣無法避開這個問題,當然筆下人物也無法避開所要面對的問題。到41年,蔣介石應該是已經看到了歷史正在逐步收回賦予自己對整個中國抗日戰爭的領導權和導向權並且把這個權力轉移給了**。我甚至可以理解當初他下令圍剿新四軍的「皖南事變」,是何等的孤獨一擲與絕望!又是何等的喪心病狂!

我們來看看蔣介石敗退台灣后的總結:

敗走台灣,痛定思痛,蔣介石檢討著自己在大陸失敗的原因。蔣介石說:「我們在進攻中兵力四處分散,而共軍則能隨時集中主力,伺機突襲,將我各個擊破。」蔣介石認為:「我們並不是被共軍打倒的,是我們自己打倒自己!」他總結失敗原因:①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對手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②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為目的,而以奪取為目的。③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於革命大業。④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偉大。

蔣介石反思了自己的軍隊,總結了高級將領們的七大缺點:①本位主義;②包辦主義;③大而無當,粗製濫造;④含糊籠統,不求正確;⑤因循苟且,得過且過;⑥遲疑猶豫,徘徊他顧;⑦主觀自大,固步自封。

蔣介石又總結了國民黨的散漫、腐朽:黨內不能團結一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的黨形成一片散沙。

1949年8月5日,美國《白皮書》的發表,激怒了蔣介石,因為《白皮書》用相當多的篇幅批評蔣介石的無能!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目中無蔣」,把國民黨的慘敗,歸為「其領袖不能應變,其軍隊喪失鬥志,其政府不為人民所支持」。

(以上蔣介石的總結采自http://www.ylch.net/sihaigoucen/wen/04_jiangsiwangcao/17.htm)

所以,我理解的「抗戰之責」,是有兩層意思,第一,面對侵略者,不屈服,不投降,堅決鬥爭,哪怕以生命為代價;第二,建立富強、獨立、自由、民主的國家。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的「責任」!

寫到這裏,忽然在想是不是這本書也應該結束了?站在當時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立場,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樣去描述當他面對以下情況時的心情:

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蔣介石說,他的「抗戰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並且確立「溶共、防共、限共、**」方針。

40年初,汪偽政權成立。

40年8月,八路軍百團大戰拉開序幕。

41年皖南事變。

41年正式對日宣戰,主要理由竟然不是「侵略中國」而是「冒犯了友邦」!

(附宣戰全文:「中國為酷愛和平之民族,過去四年余之神聖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於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在此時期,各友邦亦極端忍耐,冀其悔禍,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維持。不料強暴成性之日本,執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諸友邦開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甘為破壞全人類和平與正義之戎首,逞其侵略無厭之野心。舉凡尊重信義之國家,咸屬忍無可忍。茲特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特此佈告。」)

當八路軍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的時候,國民政府的高官卻在花天酒地。

我不知道肖彥梁他們那時的心情會怎麼樣,但我知道他們絕對不會滿意這樣的政府!或許崑崙關和遠征軍的勝利會給他們安慰,或許張自忠將軍的殺身成仁會給他們以鼓勵,可是,面對豫湘桂大潰退,他們又是怎麼樣的欲哭無淚!

等等,等等。

我到底該如何往下寫?我不知道。我只是一個業餘作者啊!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一下子冒出本書應該結束的**頭。我到底該不該結束?我很矛盾。在寫完本章后的一整天時間裏,我都在猶豫,甚至在上傳文章的時候,情緒都在不定的波動之中。

從2002年3月到現在,3年時間寫了116章60多萬字,我也覺得挺累。中途不知道有多少個時候想結束,甚至TJ,卻每每讓一種聲音,一種力量所鼓舞!各位讓我想一想吧。如果下周一(8.1建軍節)沒有按時更新,那我就不寫了。

感謝各位讀者對本書的支持。

寫於《抗戰之責》116章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之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抗戰之責
上一章下一章

創作動機―提前寫的後記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