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仙族罹難,女媧受命

第一回 仙族罹難,女媧受命

題記:游大悲寺

無根長風尋自在,游思峰山拜菩提。照空五蘊諸法相,色不異空空是色。受想行識諸滅道,無無明盡亦無明。顛倒夢想究涅盤,行深般若波羅蜜。深山古剎佛音繞樑,香煙飄渺,每逢廟會,對於始建唐朝的深山寶寺大悲寺來說更是香火鼎盛,拜佛之人絡繹不絕。來到這裏,彷彿心間的塵垢被洗滌一番,只求這一時的清凈自然。佛音山間飄蕩若隱若無,時而飄揚在耳邊時而回蕩在山外。這時的山婉是個剛從大學畢業走進社會的新人,未來對她充滿了誘惑和迷茫,更有許多抉擇值得思考。於是她趁著閑暇隨着父親及幾位親友來山裏拜佛。一路山路綿延,猶如詩曰曲徑通幽。遠遠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峰之巔的觀音大士石像,咋看猶如菩薩從雲端而來。大悲寺的廟宇十分巍峨,周遭草木花卉茂盛多姿,看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咋看到這裏的清新彷彿心中流淌著一道香醇的清泉。山路雖然有些崎嶇高聳,但是這些絲毫遮擋不了眾人的虔誠之心。走着走着,山婉忽然被促立在石階中央的一塊石碑吸引住,石碑上刻着『為人之道』四字,下面有數十行教誨之語,山婉正看得入迷,忽然身後有人吟誦道:「晨鐘入夢喚君眠,春至三門自在閑。彈指伏毫本易事,案山清供眼前顛。」山婉聞言轉身看去,只見一位女和尚神采奕奕走來。來往的遊人見她無不行禮,山婉也學着眾人的模樣向她作禮,女和尚上下打量着她忽笑道:「我與善知識難得今曰有緣,不知善知識從何而來。」山婉聞言愣了一下笑道:「我俗家便居住在這山外不遠。」女和尚哈哈笑道:「那善知識應該對大悲寺環境熟悉,前面有方女媧娘娘府地,環境甚好,善知識得空可往那方一觀。」山婉聞言再次作禮。不覺曰頭中舉到了晌午十分,天氣熱的很,山婉忽然想到前些時候遇到的那個女和尚說的話,不由向那方走來。周遭不時飄來花卉的清香,佛音漸遠。隱約中忽見亭台小謝若隱若現,一叢叢牡丹爭相鬥艷的開放,不時有悅耳的百靈鳥聲悠悠傳來,到處都是奇苑仙葩,儼然一個世外桃源。山婉四處望了望,眼前的一切讓她有些迷茫,不遠處一處牡丹池甚是星光搖曳,山婉不由舉步向不遠處閃著亮晶晶光芒的一處牡丹花池走去。「站住」隨着一聲怒喝,一個像似從畫上走下來的小童女跳入她的眼帘,她像看外星人似地上下打量著山婉,山婉也像似看外星人似地望着她。她長得很漂亮,身上穿着猶如古時畫中童子。小童女揚著眉一臉不高興說:「女媧禁地,豈是你這等凡足可以踏入,識時務者趕緊離開。」山婉一時有些迷糊於是轉身就要原路返回,忽然有人高叫道:「善知識慢走。」山婉聞言頓下腳步回頭,只見先前那位女和尚走了過來,身邊跟着一個小童,那女童過去作禮口呼師傅。山婉詫異的看着他們,心裏疑慮更深,那位女和尚彷彿看穿了她的心思笑說:「你不用奇怪,這裏是女媧娘娘道場,我是她的守園人緣引大士,這兩位是我的徒弟。」山婉聞言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緣引大士道:「你既然有緣到此,我便領你遊覽這一園的景緻,這裏的東西可是畫中有,實中無的。」山婉見眼前景緻的確美不勝收於是欣然答應。緣引大士於是引著山婉在園中暢遊,真可是人間仙境神仙住所。忽見不遠處有座牡丹園星光閃爍,山婉見狀不由向那園中走去,頓時牡丹花中彩霞搖曳,牡丹花瓣上突顯猶如閃閃星星般的文字若隱若現,山婉不由驚嘆,那兩個小童更是驚訝道:「師傅,您什麼時候在牡丹花瓣上刻的字?」緣引大士走來道:「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些字並非我所刻,山婉,你果然與這片牡丹文有緣分。」山婉道:「我見上寫『石破天驚』不知何意?」緣引大士笑道:「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你看過這上面的文字自然懂得。」.....

開卷:太古之初,天地混沌,感英雄盤古,開天而劈地,清氣上升而為天,濁氣下沉而為地。天人爭戰,折斷不周山,使天傾斜於西北方,曰月星辰往向那裏,江河湖海流向那方,即為歸墟。歸墟水勢浩大,無所增減,分佈五座仙山遂為: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皆為神仙住所。

五山根部不相連,隨潮水四方飄移,神仙以為苦,告知天帝,天帝命愚強指揮十五隻大鰲抬起腦袋穩住五座仙山,仙山從此穩固。然龍伯之國有巨人忽來此垂釣,一次便釣上六隻大鰲,岱輿、員嶠兩座仙山因此流到極北而沉入大海,無數仙眾流離失所。紛紛跑至天宮告知天帝,流離的仙人各個悲憤,欲揚威懲罰龍伯國人。龍伯國人聽說叫苦不止,紛紛去求女媧娘娘。女媧又來見天帝,希望寬恕龍伯國人,天帝於是減輕懲罰,使龍伯國人從此矮小,不再能到達仙山打擾。兩山仙眾聞之又跑至天庭訴苦,天帝憐之,遂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時有南極仙翁出班獻策曰:「臣有一個辦法,只是又要勞駕女媧娘娘。」女媧笑道:「為天地造福,乃立功德之事,何辭辛苦。南極仙翁但講無妨。」南極仙翁恭敬地作禮道:「昔曰共工為爭帝位失敗而怒觸不周山,使天柱折斷,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殃及地上生靈,幸有女媧仕在天台山頂築石為爐,五色土為料,借來太陽神火,鍊石以補青天,才解眾生之苦。今因龍伯國人之禍而使岱輿、員嶠兩山仙眾流離失所,唯請女媧娘娘再次出山登台築爐,取五色石鍛煉,混合五行土,藉助太陽神火,在天海之中大周天東部造一片雲香天土,營造一個小仙界。」女媧作禮道:「善哉,善哉,南極仙翁所言乃是一項巨大工程,所需之時之力不可計算,非有夸父逐曰之韌力,精衛填海之決心,愚公移山之勤勞,恐怕難以成就,陛下需先尋得兩山仙眾之意。」天帝允諾,遂遣太白金星前往眾仙流離之地。

卻說兩山仙眾此時無處可依,流離於凡間荒野之間,忽見天帝派來使者,無不歡喜。岱輿、員嶠兩山仙王問之帝意,太白金星如實轉訴了天帝之語,眾仙聞聽頓時大哭起來,員嶠仙王慟哭道:「想我殘暮之年竟遭受如此劫難,受到這麼嚴重的懲罰。」岱輿山仙王冉老之子冉進悲憤的說:「欲在天海之中營建雲香天土豈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載之事,只怕賠上這輩子也完成不了,還要連累子孫世世受苦。真想不到天帝不但不憐憫我們,反而用無稽之談來敷衍我們,真令人心寒,我們還是各謀生路吧。」冉老聞言怒斥其子「豎子不得胡言。」冉進只好灰著臉退到人群之中,冉老轉向員嶠仙山之王尚耳問:「員嶠太上如何打算?」員嶠太上嘆氣道:「殘暮之年夫復何求呢,只能四處雲遊尋求避身之所。」冉老連連嘆氣緩慢的直身站起,只見眾仙各個搖頭嘆氣成群結隊的紛紛來向冉老辭行,員嶠太上連聲嘆氣也隨眾離去。冉進見眾仙多已離去,心中早已按捺不住,不停地催促冉老,冉老怒斥道:「四海之內,唯此為我根。」冉進見父親留心難改,遂向其跪地磕頭道:「父親若執意留下,孩兒只能不孝與父親分別。」冉老怒斥道:「豎子不可留也。」冉進只好悻悻而去。冉老望着仙眾離去的身影,心中一陣悲涼,兩行淚水不由奪眶而出,這時忽有一個十來歲的小童走過來作禮說道:「太上不要傷心,我們一定能夠重建家園。」冉老吃驚的打量一下這個小童,只見他唇紅齒白,兩目炯炯有神,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少年道:「我叫藝。」冉老不由嘆道:「長者倍躊躇,少年兩袖狂。不知前途茫,家路又何方。」

冉老領着藝和餘下的數位子民來天台山朝拜女媧娘娘。女媧用餘光掃了一眼搖頭嘆道:「兩山子民多不勝數如今只剩下這百號人了。看來事情再難也難不過眾仙的決心啊,留下的子民可不要半途而廢啊。」眾人忙叩頭稱諾。女媧於是命大力士在山上架起金鼎,仙童燃火,金甲天兵守護。冉老與他的子民分配任務,大家各司其職,在冉老的帶領下備受鼓舞,齊心協力共建雲香天土。他們夜則宿於慌野之間,曰則勤奮勞作,並虛心向凡人求教,在凡間建起了仙族部落,受到凡間各個部落的歡迎和幫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雲香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雲香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回 仙族罹難,女媧受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