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鴻蒙(下)】

【楔子·鴻蒙(下)】

經過無數以萬年為單位的計量,盤古的雙肩漸漸垂了下來,他的頭髮變得和不周山上的積雪一般蒼白,雙膝被風吹地簌簌顫抖,彷彿他的身體不再強健如岩石,而是鬆軟如泥土。他平靜地環顧四周,毫不畏懼,他想,是帶走了他身邊無數生靈的死亡終於要降臨到自己身上。

死亡一天天迫近,催促着他,但他仍高舉雙手,勉強地呼吸著,不敢放心離去。因為他看見每當風暴狂烈時,懸絕的大地與天空仍會微微地漂動,他擔心沒有自己,七種靈力失去制約,又將混雜起來,將安寧的世界拖回混沌中去,世界歷盡艱辛誕育的生命會在一瞬間消失殆盡,他畢生的努力也會化為烏有。懷着這樣的憂慮,盤古又勉力支撐了三百六十年,每一天中,他都感到寒冷在體內盤踞的時間比前一刻更長,他幾乎熟悉了死亡的氣息。

那天深夜,飽含水氣的雲塊鬱積在天邊,空中飄拂著雨絲,沒有半點劫難的徵兆。而當盤古如往常一樣眺望四方的時候,突然感到一線前所未有的冷意流遍四肢,迅速地穿過心臟,頓時強烈的睡意攫住了他,數萬年來他都未有如此睏倦,使他不由自主地闔起雙眼,高昂的頭顱垂落下來。他雖仍想着現在還不是該休息的時候,天地的平衡還有被擊破的可能,仍然嘗試着握緊雙拳,提起全身的力量來延緩死亡的步伐,但一切都只是徒勞。

指縫間的雲被擠碎,雨水沿着手臂衝到地面。

這場大雨終結的時候,盤古仰起頭,向天吐出最後一口包含生命的熱氣,倒了下去。

立刻,所有的山峰、所有的雲層,一齊發出悲傷的轟鳴,劇烈地搖動着,就如同死了主幹的枝葉,紛紛要飄零和枯萎,世界失去了支柱,五行的元素瘋狂騷動,嘯叫着要回到最初的混沌中去。海面頃刻間退縮千里,纏結的彤雲燒紅天際,龐大的火球夾雜着雪片在其中翻滾,天幕的四角被地力吸引著下垂,蒼穹越收越狹窄;地極同時震動,地緣翻卷著向中央聚攏。

盤古才剛死去,他憂慮的事就發生了。

不周山的劇烈搖撼驚醒了安睡中的銜燭之龍,它睜開眼,看到的就是這可怖的景象,山峰傾側掀起的煙塵,甚至遮蔽了他眼中的光芒,一瞬間的白晝淹沒在昏黃的灰沙中,獸群和飛鳥難辨方向,已不再四處奔逃飛翔,而是匍匐著哀鳴,儘力把頭藏在腹下。恐懼像席捲的洪水,撲滅了它們心中微弱的火焰,掙扎著逃生的希望。

火球開始互相衝撞著墜落,千百道濃煙衝天而起,崩裂的山石如密雨般飛散,溝壑丘陵一剎那間全被掃平,塘中的魚、樹間的鳥頓時被抹消了痕迹,連鐘鼓一半的身軀也已埋在碎石下,它剛想飛動時,沉重的石塊滾落,壓住了尾部,土壤在上面堆成一座新的高峰。

迫在眉睫的危險不容銜燭之龍再思考,它儘力舒展身體,盤住幾乎被拔起的山根,拖動整座不周山緩緩回歸原位,以一己之力與狂亂的五行元素相峙,對抗意欲併合的清濁二氣。護身的祥雲在它靈力的控制下層層堆壘,形成一根沒入天際的雲柱,雲本來是流動的氣體,此時卻變得堅硬如石,抵住傾覆的天空。

清氣又開始上升,與沉濁的地土越離越遠。片刻之間,不周山間矗立起的這根潔白石柱,就像活着時的盤古一樣,重新支撐天地。

而盤繞在柱底的銜燭之龍用儘力量,周身碧青的鱗甲光芒黯淡,呈現出死寂般的深黑色,它雖焦急,卻再無力睜開雙眼,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世界,卻即將要失去光明,被吞入黑夜的腹中。

然而黑暗被天際閃現的一道光痕撕裂,一個碩大的金色球體從裂痕處躍出,它看起來是完美無瑕的圓形,正中燃燒着純金色的火焰,邊緣暈著柔和的光潮,曳出長長霞光。它自東方出發,延著天穹向上運行直到天頂,綿密灑下剔透的光,完全覆蓋了整片大地。說不盡的光絲雨線中,枯木抽出柔韌的枝條,新葉暈潤,嫩芽蟄伏在枝頭。河中復有潺潺水聲流動,源頭上幾片樹葉悠悠漂下。淺碧草色沒入岸下,其中綻放開細巧的花蕾,花意濃淡,猶如凌空拋出一匹錦繡。

銜燭之龍微微一瞥后,安然地陷入了未知的沉眠。

人們傳說,盤古死去的瞬間,體內靈力奔涌而出,澤及四方。

他金紅的左眼化為光明的太陽,人們將之奉為力量和正義的象徵,銀色的右眼化為月亮,時而表徵著智慧和溫柔,時而又在其他星群的影響下,轉化為冷漠和多疑。兩者代替銜燭之龍,按時序掌控晝夜。

他隱藏在雲中的長發散作星辰,分成二十八星域,依序照耀着四季十二月和一天中的十二時辰,人類將它們運行的軌跡刻在石上,以求占卜勝敗禍福。

他的精髓齒骨,凝結成珠玉金石,有一些極為特殊的,更是埋藏在無限黝黑的神秘山腹中,斂收著光芒,它們的貴重,如同天上的明星一樣。

血液流成波光浩瀚的江河,經脈化作縱橫地勢,盤結的肌肉堆成豐饒的田土,滋養萬物。大地中央的神州沃土草木蔥蘢,人獸繁衍,共有百餘族,各有所長,有的善於耕作,有的善於織造,還有聰明大膽的人敢於馴養野獸作為勞力,各處都是欣欣向榮的光景。

但盤古神力覆蓋不及的地方,土地就不夠肥沃,多窮山怪水,極其險峻,種種奇特的惡獸最喜歡藏身其中,它們都有人想像不及的奇特能力,比如雖然是魚,鰭下竟會長出一對翅膀;還有的身體是只猛虎,卻長著與常人無異的人面,背上有千隻不停眨動的眼睛,以此視物。它們沒有人的創造力,上天卻賜給它們許多靈力,能夠呼風喚雨、播雲飛沙。

普通人遇見它們,往往又驚奇又恐懼,覺得與自己馴養的野獸全然不同,久而久之,就特別給了他們一個稱呼,稱作「妖」。

雖然人力不足以與妖相抗衡,幸而人、妖、獸三種族之上,還有孕出自盤古所遺靈力清氣極盛之處的眾神,智力與壽命均遠遠超過凡人。他們之中,伏羲、女媧和神農被眾生尊為天皇、地皇、人皇,統稱「三皇」,其中伏羲創曆法、造書契,概括天地萬物萬事,被禮為至尊。

人們又尊蓐收為金神、句芒為木神、共工為水神、祝融為火神、後土為土神、飛廉為風神、商羊為雨神、羲和為日神、望舒為月神。

諸神居於洪涯境內,以不同的方式關注天下生靈,統御五行四極,使得各族守着自己的地界,不互相侵吞,保住天地不至於陷入混亂。

不周山中,燭龍之子鐘鼓遵銜燭之龍所託,守護撐天之柱,此地乃上古神龍居停之所,不在管轄之列。

此外,世上更別有盤古遺留濁氣的盤踞之地,卻非世人所知。

一片錦繡河山,正是等候着人類以鐵槍蘸足血淚於上撰寫歷史的長卷。

這,才真正是我們的世界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古劍奇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統武俠 古劍奇譚
上一章下一章

【楔子·鴻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