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重歸一統

第五百零七章 重歸一統

「什麼?」聽到高柔的話,司馬懿不由得跳了起來,難以置信的說道:「這怎麼可能?漁陽在燕國的屏障之下,如今燕國都未失陷,漁陽又如何能被攻破?」

只見高柔苦笑着說道:「攻破漁陽的是漢朝海軍,那些海軍從漂榆邑登陸,然後乘着我軍在漁陽兵力空虛,毫無戒備的情況下迅速佔領了泉州、雍奴、潞縣、漁陽等縣,等到太尉大人得到消息之後,整個漁陽郡已經完全受到了漢軍的控制了。」

「你說什麼?海軍?這怎麼可能?大漢的海軍不是歸陸遜統帥嗎?而陸遜不是一直在夷洲嗎?據說從夷洲至漂榆邑有五千餘里,他的海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這裏?」司馬懿聞言更是驚詫,一臉疑惑地問道。

&♂wan♂書♂ロ巴,a↘ns⌒≦omnbsp;但見高柔長長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丞相有所不知,這海軍並非是從夷洲而來,而是從馬韓而來,從馬韓乘海路到達漂榆邑最多不過兩千里,甚至可能只是一千五百里,以如此近的距離,陸遜大軍完全可以及時到達。嘿嘿,我們都低估了這個陸遜啊。」

聽到高柔的話,司馬懿就感到更加難以置信了,一臉不解的問道:「馬韓,這不是倭國人控制的區域嗎?為何陸遜能夠從那裏率軍趕來?難道漢軍竟然與倭國也建立了同盟?」

卻見高柔再次搖頭苦笑道:「下官本也這麼認為,可是直到陸遜親口說出,我們方才得知,整個倭國早已受到了漢朝的完全控制了,當初那陸遜利用倭國內部的矛盾,通過各種手段收服了倭國內的兩大勢力卑彌呼和卑彌弓呼,之後又迫使倭國最高統治者神功皇后封他為關白攝政。從而掌控了整個倭國的政局,而那倭國明顯是一個欺軟怕硬的民族,他們看到漢朝強大,根本無力對抗,便奴顏屈膝,無恥獻媚起來。以五十歲之身,竟然提出嫁給劉琦年僅十歲的兒子、吳王劉霖,之後又以兒媳的身份自居,恬不知恥的立劉霖為太上夫,後來竟然提出扶立劉霖為天皇,因為劉琳認為天皇的稱號對父親很不敬,她便又主動將稱號降為天王,所以,現在的倭國實際上和匈奴一樣。都是劉琦的藩屬國了。」

「什麼?沒想到這個劉琦竟然在暗中掌控了整個倭國,而倭國人竟然如此無恥,對外來者如此卑躬屈膝,恬不知恥,這麼說來,侵佔三韓和濊貘的竟然都是在劉琦的授意之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算是本相將國度遷到遼東,最終也免不了滅亡一途啊。嘿嘿,這賊老天還真是挺願意幫他的。竟然把我的退路堵得死死的。」

司馬懿的臉上頓時浮現出了濃濃的悲哀,嘿嘿苦笑着說道。

這時候董昭皺了皺眉,然後躬身問道:「丞相,那麼遷都的事……」

卻聽得司馬懿嘿嘿冷笑道:「現在連漁陽都被漢軍佔領了,我們還有什麼辦法遷到幽州?難道是遷到燕京薊縣嗎?那裏的情況還不如鄴城呢?所以,接下來的事情。我們也不用再談論什麼遷都了,而是全力死守,嘿嘿,那些忠於曹魏王室的不是自詡忠臣烈士嗎?那就成全他們好了,接下來你去安排讓他們為我守衛鄴城。」

「諾。」董昭俯首應了一下。隨即便向司馬懿和高柔行禮告退。

在董昭走了之後,司馬懿又對高柔說道:「事到如今,局勢已經很明朗,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勝算,現在只能是盡人事而知天命了,那些所謂的曹魏忠臣其實大多都只是清流之士,沒有什麼真正的才華,指望他們守住鄴城,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他們之後,你還要安排我們自己人進行堅守,與此同時,儘速命令郭淮、孫禮和我三弟他們將軍隊撤回鄴城,嘿嘿,既然劉琦想要在此決戰,那本相成全了他便是,不過想要拿下鄴城,不付出點代價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高柔聞言不由得心中狂震,對司馬懿跪倒說道:「丞相,既然我們毫無勝算,為何不直接挾持皇帝投降?這樣一來的話丞相也算是有功之臣,到時候起碼會封個縣侯,甚至都有可能會是公爵,除此之外,丞相放棄無謂的抵抗,還可保住滿城軍民的性命,如此則即便天下一統,鄴城百姓也會稱頌丞相恩德啊。」

卻不料司馬懿的面色突然陰沉起來,冷哼道:「真沒想到啊,你竟然在此時生出異心,不過這也難怪,劉琦實力強橫,我軍則必敗無疑,明明知道投降之後能有一條生路,你又何必非要堅持去死?高大將軍,本相說的可對?」

高柔見司馬懿面沉似水,連忙叩頭說道:「下官並非此意,還請丞相明察,下官忠於丞相之心,可昭日月。如今大敵當前,還請丞相不要對下官心存疑慮,以免讓敵軍有機可乘。」

可是司馬懿卻大聲喝道:「夠了,都已經這時候了,你休要再巧言令色,本相自然知你心意。」

說完之後,司馬懿便命左右道:「高柔身為大將軍,竟然勾結漢軍,意圖謀反,實在是可惡,來人,將其擒下,打入死牢,待得廷尉審理之後將其處斬。」

便由左右親兵上前,繳下高柔的佩劍,將其擒住,押進了死牢。

高柔見狀,不由大聲說道:「吾乃堂堂大將軍,主掌天下兵權,你有何權力拘押於我?」

卻聽得司馬懿冷冷說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汝竟敢向本相勸降,令本相向漢朝投降,還不算是反賊嗎?本相今日殺你,依然遲了。」

之後便下令道:「押下去,褫奪其大將軍之位,由侍中陳矯繼任。」

在此之後,高柔便被押到了獄中,受盡了各種折磨,不出半月竟而自殺身亡。

而在這時,從四處合圍的劉琦各路大軍也都來到了鄴城城外,如同鐵桶一般將鄴城給圍了起來。

司馬懿下令城內的將士誓死抵抗。堅決不肯投降。尤其是讓曹魏的宗室、功臣沖在守城的第一線,甚至為了能夠約束住他們,特意命人將他們的家眷盡皆控制起來,一旦發現他們有貳心,便將他們的家眷悉數殺掉以作懲戒。

但是這卻絲毫沒有阻止城內將士們的叛降舉動,在戰鬥持續了僅僅三天之後。便有城門校尉夏侯惠、中壘校尉夏侯威、中領軍夏侯和三兄弟接受了他們兄長夏侯霸的招降,準備打開城門,放漢軍入城,卻不料事泄,被司馬懿得知消息之後,將三兄弟及麾下將士、家眷盡皆斬殺,夏侯三兄弟更是被夷三族。

司馬懿的鐵血政策確實是造成了恐怖肅殺的氣氛,但是這卻並沒有將那些反對派所嚇倒,反而有越來越多的將士加入了反叛的行列之中。

在平定了夏侯氏三兄弟的叛亂之後。又有許褚之子許儀、曹仁之子曹泰、郭嘉之子郭奕等人謀叛,這支隊伍本來有機會逃出城外的,卻不料他們卻妄圖先進城殺司馬懿,再擁立曹叡,結果卻被司馬懿的麾下將士所殺。

而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所苦盼的援軍卻遲遲未能到來,其實這結局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因為事情很簡單。劉琦既然選擇重兵圍困鄴城,自然會布下伏兵以對付敵軍的援兵。結果一場伏擊戰下來,孫禮戰死,司馬孚的大軍卻被劉全忠的匈奴兵和陸遜所率領的海軍聯合夾擊,大敗之後自刎而死,臨死之前猶說這一生對不起曹操和曹丕。

而在此之後,陸遜和劉全忠大軍佔據了燕國。劉全忠又奉命率領匈奴大軍,和龐德一起夾攻太原的郭淮,郭淮雖然英勇奮戰,可是在強大的火藥武器攻擊和十數萬大軍的圍困下卻依然沒有還手之力,結果被漢軍重重圍困。最後在龐德的勸說下無奈歸降。

獲悉了這一結果的曹魏軍士更是心中絕望,他們為了能夠保命,進一步展開了叛降活動,而且這一次叛降活動的級別進一步提升,竟然達到了三公這樣的層次。

首先是司徒董昭,此人竟然盜取了傳國玉璽,然後悄悄溜下城門,向劉琦投降,因為進獻玉璽有功,竟被加封為紫金光祿大夫。司馬懿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氣得吐血三升,差點暈了過去,他本來見這董昭人品不好,心中防範,可是因為這幾年此人立下大功,又對自己忠誠,這才以心腹待之,卻沒想到此人竟然在最關鍵的時刻捅上自己一刀。

而之後令他更加絕望的事情發生了,新被他任命的大將軍陳矯竟然悄悄下令打開內外城門,放漢軍入城,待得漢軍如潮水一般圍住了丞相府的時候他方才知道。

而這時候有人送來陳矯的一封信,這才知道這陳矯原本就是劉琦派到這裏的卧底,他原本是陳登的下屬,後來在陳登投降劉琦之後假裝逃奔曹操,獲取信任,卻是一直在暗暗蓄積力量,準備幫助大漢完成統一,現在恰好被他任命為大將軍,便藉機獻城,投靠了劉琦。

看到這封信之後的司馬懿簡直把肺都給氣炸了,他真沒想到自己費盡心力提拔起來的心腹陳矯竟然就這樣背叛了自己,其實嚴格說來不能算是背叛,因為人家壓根就沒有對自己有過忠誠,不過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玉璽沒了,敵軍也團團圍困在了府外,只要在登上片刻,自己將會成為別人的階下囚。

「嘿嘿,我司馬懿這一生從來都是自己掌控命運,何時輪到別人操縱我的生死了?哪怕是死,司馬懿也不能受到一絲一毫的凌辱。」

司馬懿嘿嘿一聲冷笑,揮出寶劍一橫,然後自刎身亡。

「父親……」年幼的司馬師、司馬昭等兄弟們看到司馬懿自刎身亡,全都嚇壞了,連忙伏到父親的身旁,大聲啼哭起來。

「你,你們不要怕,只要安分守己,循規蹈矩,劉琦一定會放過你們孤兒寡母,記住,千萬,不要想着為我報仇,嘿嘿,我被人蒙蔽,野心膨脹,終究難免一死,你們一定要謹記教訓。」

說完之後,司馬懿又把目光轉向妻子張春華,艱難的說道:「夫人,這九個孩子都拜託給你了,記住,他們越是平凡,就越能避禍……」

說到這裏,司馬懿一口氣沒有上來,竟然氣絕身亡,一代奸雄,竟然就這樣撒手人寰,告別了那個給予他希望,卻又讓他的希望一點點破滅的歷史舞台。

司馬懿剛死不久,便見一陣腳步聲傳來,隨後一將身穿金色甲胄,緩緩來到司馬懿的屍體前,良久之後發出一聲感嘆:「其實司馬仲達也是一個人傑,將來成就絕對不下曹孟德,只是可惜,際遇不好,今日就算身亡,恐怕也是遺恨九泉。」

張春華卻是一眼便認出了此人的身份,強忍住心中的悲痛,對劉琦下拜道:「民婦張氏春華,拜見陛下,先夫不識時務,逆天而行,終致身死,此乃咎由自取,然而幼子無辜,希望陛下能夠赦免,民婦願做牛做馬,報答陛下大恩大德。」

劉琦卻知道司馬懿這幾個兒子不是什麼好東西,尤其是司馬師和司馬昭,那可是晉朝政權的實際創始人,其他幾個也不是省油的燈,最小的那個司馬倫可是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雖然現在曹魏政權滅亡,司馬懿身死,他那九個兒子沒有了依靠,想要成事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劉琦卻也不能不防,冷哼一聲,宣佈司馬懿諸多罪狀,下令將其夷三族。

張春華沒想到劉琦的舉動竟然如此意外,完全出乎司馬懿意料之外,不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她就算再怨恨也沒有辦法。

張春華更不知道,隨着劉琦這個異數的出現,竟然讓歷史上從此減少一個三百餘年的王朝,而正是這個王朝讓世家大族從此走向了極盛。

隨着司馬懿的身亡和司馬氏一家的族滅,掌控著曹魏最高執政集團的力量終作鳥獸散,而重獲自由的曹叡心中卻沒有絲毫的輕鬆,因為他同時也知道,司馬氏勢力一滅,他根本沒有任何力量來反抗大漢的數十萬大軍,於是便接受司空王朗的建議,率領曹氏宗族、文武百官,出宮向劉琦歸降。

劉琦封曹叡為安平公,令其居住在洛陽,目的自然是為了便於控制,而曹叡也是聰明人,得劉琦留下一條性命,並享受公爵的待遇,已經是意外之喜,日後便閉門謝客,只是躲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也正是因此,曹操後人竟得以保全,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隨着曹叡投降,整個冀州也都放棄了抵抗,很快連幽州等地也盡皆歸降,華夏大地經歷了將近四十年的戰亂,再次回歸統一。(未完待續……)

ps:未完待續,明日看大結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零七章 重歸一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