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全面戰爭爆發

第五百零三章 全面戰爭爆發

「我大漢開元七年二月十八,曹魏幽州刺史曹休反,率軍五萬攻打冀州,司馬懿果斷採取措施,命早已準備好的并州刺史、車騎將軍郭淮,青州刺史、司隸校尉史孫禮並東鮮卑大人素利率領十餘萬大軍進行反攻,曹休雖然有才能,然後麾下有不少將士被司馬懿收買,只是支持了不到半個月就被打得大敗,最後只能退保右北平,現在十餘萬大軍圍着土垠晝夜攻打,看起來曹休是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而最近,二月二十五日,太尉王凌與外甥令狐愚見魏帝曹叡無法執掌朝政,準備廢掉曹叡,擁立曹操之子曹宇,結果陰謀敗露,王凌、令狐愚被殺,滅三族,曹宇也被處死。可是這卻引起了更大的反彈,三月初二,征東將軍諸葛誕與好友鎮東將軍毋丘儉率四萬大軍於樂陵、陽信起兵,司馬懿命驃騎將軍孫資、征南將軍王昶率軍征討……」

龐統向劉琦詳細的報告著在曹魏發生的一系列叛亂,最後又鄭重地說道:「陛下,如今曹魏出現了那麼多的叛亂,足見司馬氏政權也不是太穩,然而一旦等到司馬懿平定了叛亂,整個曹魏政權便會穩如磐石,我們恐怕再也不會有此良機了,所以,微臣懇請陛下同意,立刻兵發河北,以雷霆之勢一統天下。」

劉琦點了點頭,然後對賈詡緩緩說道:「賈太尉,你認為該當如何?」

便見賈詡微微躬身道:「微臣附議。」

之後聽得司空徐庶、尚書令裴潛、兵部侍郎劉曄、諸葛瑾、尚書左僕射王粲等人齊齊躬身說道:「微臣附議,請陛下果斷出兵,河北民眾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盡皆翹首以望。希望天下一統,重新過上和平安定的好日子。」

劉琦見群臣盡皆同意,當即便下令道:「命大司馬、西北都督黃忠統率大軍并州刺史、右將軍龐德進攻太原,匈奴都督府大都督、定襄王劉全忠統率西河王劉存孝、征西將軍霍峻武衛將軍鄧艾、輔漢將軍郝昭等將進攻范陽,大將軍、東軍都督魏延督率前將軍呂蒙、征東將軍太史慈、鎮東將軍張遼、鎮西將軍張飛等將進攻平原。衛將軍周瑜統率河內諸將進攻盪陰,朕親率朝中眾將進攻黎陽,一切尚未就緒之人馬糧草由兵部統一調撥,這一次諸路大軍齊頭並進,定要掃平河北,平定天下。」

命令傳達下去。諸路大軍盡皆歡呼不已,他們平靜了數年,早已對這最後的一場大戰期待不已了,尤其是像黃忠、嚴顏這樣的老將,他們都已經白髮蒼蒼。真不知道如果再這樣等下去的話,還能不能等到最終決戰的時日。

而更加令他們感到振奮的是,每一支部隊現在都擁有劉琦最新研製並批量生產的的火藥武器,這些強大的火藥武器會讓他們在戰鬥的時候最大程度減免傷亡,並且給敵軍帶來震懾。

劉琦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從洛陽出發,全都是乘着船艦,而劉琦所乘的船艦上,配備着火炮。這種火炮是經過劉琦所設想,又經過完全繼承了黃月英火藥製造術的天才工匠馬鈞的反覆設計和試驗才完成的。

而在劉琦的大軍中,這樣的船艦竟然有整整兩百艘。

劉琦的船隊浩浩蕩蕩。從孟津出發,一直來到了黎陽河岸附近。

看到劉琦大軍浩浩蕩蕩而來,負責守衛黃河北岸的曹魏大將梁習見狀頓時大驚,立刻下令大軍緊急戒備。

副將劉放卻是笑着說道:「上一次劉琦出動近二十萬大軍進攻黎陽,都對我們的防禦束手無策,這一次的軍隊數量比上一次還少。更兼黎陽的防禦比之前還要堅固得多,劉琦又能如何?不過是虛耗糧秣而已。將軍何必擔憂?」

梁習卻是謹慎的說道:「劉琦此人一向用兵狡詐,最喜出其不意。如今他率軍直接從洛陽而來,連白馬都沒有經營,恐怕除了軍情緊急之外,還有陰謀在內,再者說了,就算是劉琦沒有陰謀,黎陽事關鄴城安危,我們不能等閑視之,小心一些總無大錯。」

之後便不再理會劉放,下令大軍做好戒備,尤其是最前排的連弩兵,只要敵軍來到了射程之內,立刻便射出手中的弩箭,給敵軍以迎頭痛擊,堅決不能不能讓敵軍靠近半步。

雖然出於謹慎的考慮,可是梁習也不知道劉琦到底能有什麼辦法攻破重兵防守、層層佈防的黎陽。他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劉琦的軍隊雖然多,主要目的可能仍然是牽制河北守軍,以便為進攻盪陰的周瑜大軍緩解壓力,製造機會。

可是隨後他就發現了事情的異常,因為趕到最前面的那兩百艘比鬥艦略小、更加適合在黃河河道航行的船艦上竟然都安裝着兩個很奇怪的長筒。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倒下去的桅杆?可為什麼那麼粗?而且看起來竟然是空芯的?難道這裏面有什麼玄機?」

這一次不僅僅是梁習,就連副將劉放都忍不住一臉怪異的盯着那古怪的船艦,同時下令前排的弩兵將士小心戒備,隨時準備發射手中的連弩。

之後他們看到那二百艘敵船一字排開,停在了大約四百步的距離之外,黑黝黝的長筒正沖着北岸的那些防禦工事。

隨後便見二百艘船上各自出現了一個漢軍將士,各自取出火石,點燃了伸在長筒外的一根長線,之後便見那些將士捂著耳朵趕緊離開。

不大一會,他們便聽得一聲聲巨響傳來,隨後便感到附近的大地一陣劇烈的晃動,然後便見北岸的防禦變成了一片火海,許多將士,尤其是最前排的那些弩兵盡皆慘叫起來。

這時候的梁習早已陷入了深深的震驚之中,以至於都沒有及時下達命令讓前排的連弩兵撤回。

「這,這究竟是什麼東西?把火藥和投石車綜合在一起了?能夠往遠方投擲火藥?天吶,漢軍之中為何有人能夠想出這等天才的設計?這樣一來。敵軍的火藥武器不僅射程遠,破壞力還大,這可讓我們如何抵擋?而一旦敵軍衝破了沿河的防線,憑我手中的這點人馬,如何能夠守住沿河防線?」

想到這裏。梁習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沒想到短短數年不見,漢軍的武器竟然發展到了這等可怕的地步。

「好在這些可怕的武器只是裝在船上,距離遠的話還是無法造成威脅的,如此說來,我軍防守黎陽城比防守河岸要安全得多。好在我軍還有連弩兵可以協助守城。否則的話,一旦大軍圍困,我們可就真的難以抵抗了,不好。」

直到這時,梁習才想起來在前排遭到漢軍攻擊的那些連弩兵。連忙下令前排將士後退,準備憑藉後面修建的一道道深溝以及後排的連弩兵阻擋敵軍的進攻。

可是等到他的命令下達之後,卻發現陸陸續續候車來的那些連弩兵竟然已不足原來的一半,那些沒來得及撤下來的連弩兵竟然大都喪身在火海之中,甚至直接被遠遠拋射過來的火藥當場炸死。

看到這一幕的梁習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他真沒想到只是短短的一個猶豫,己方竟然就損失了這麼多人,看着那些失魂落魄的連弩兵。他暗暗嘆了一口氣,對他們寬慰了幾句,並且表示敵軍只不過是仗着那些船艦的遠程射擊才會對己方造成那麼嚴重的損傷。現在他們的武器暴露了,只要己方躲在船艦的射程之外,利用連弩堅守陣地,敵軍也必然會損傷慘重,更何況敵軍涉水而來,登陸的只能是步兵。騎兵沒有或者很少,到時候誰勝誰負還很難預料。只要大家充滿信心,就一定可以擊退來犯之敵。

梁習的鼓勵讓眾將士重新樹立了信心。他們開始按照梁習的部署,小心謹慎的進行防禦,同時也在觀望着漢軍,看他們還有什麼最新的攻擊手段。

可是隨後的一幕便令他們感到絕望了,因為在後面的船上,漢軍搬下來一輛輛的戰車,而戰車上所裝載的,正是一根根長筒,和戰船上那種能夠遠程拋擲火藥的長筒一模一樣。

直到後來他們才知道這種東西叫做火炮,射程能夠達到四百步以外,休說是連弩,就算是漢軍那號稱弓箭之王的火箭在射程上都無法與之相比。

之後還是熟悉的場面,一派士兵用火石點燃了導火索,隨即便聽見巨響聲傳來,最前排的連弩兵們身邊立刻成了火海。

這一次不待梁習吩咐,那些連弩兵們就慌亂地撤退。

而隨着連弩兵們一道撤退的,還有連弩兵身後的那些步兵和騎兵,因為在這種強力的武器之下,大部分將士的內心都升起了一股無力與之相抗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他們剛剛提振起來的那一點士氣瞬間崩潰。

而在此之後,只聽得鼓聲傳來,漢軍陣營在劉琦的親自率領下,對他們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也有一些將士不信邪,他們仗着手中的連弩和鋒利的刀劍,決定要挫一挫漢軍的銳氣,甚至他們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是死,也要給漢軍帶來教訓。

梁習的部將劉放就是這樣的將領,他年紀輕輕就受到司馬懿的重用,心中早已決定誓死報效,如今見漢軍強大,便向梁習請命,由自己率本部兵馬進行殿後,以掩護梁習率軍退入黎陽城,從而進一步部署好對漢軍的防禦。

劉放下令大軍列好陣勢,然後慨然說道:「諸位將士,本將知道這一次我們以這有限的數千人對抗十餘萬敵軍,實乃是飛蛾投火之舉,然而人生一世,當以忠義為先,本將受朝廷之恩,如何敢不以死相報?如今強敵來侵,我們的父母妻兒眼看就要遭受戰火荼毒,我輩熱血兒郎,當思保衛家園,報效家國,我們的父母妻兒正在背後看着我們,只要我們有一口氣在,就決不讓敵軍踏進冀州半步。當然,生死之際本將也不強求,如果有誰不願參加這一戰,自可離去,本將絕不阻攔。」

曹魏將士自然不會有人真的離去,因為司馬懿在做了丞相、冀州牧之後,為了阻止國中軍士叛逃,採取了一項措施,將所有前線將士的家眷充作軍籍,統一安排到了冀州,如果前線將士陣亡,他們的家眷可獲得豐厚的補償,而如果前先將士投降或者逃亡,他們的家眷將會被當做反叛而被殺死。

這項政策雖然血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戰爭中的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最起碼大面積逃亡或投降的現象被制止了,許多將士由於沒有了退路,在遇到危險之時只能拚命,有的時候竟然能夠藉此轉敗為勝,扭轉戰局。

比如現在的這些軍士,明明知道這一戰他們會死,可是卻依然沒有絲毫的動搖,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死亡換取家人的活命。

所以,接下來的將註定是一場明明知道結局卻依舊悲壯的大戰。

劉琦見敵軍雖然人數少的多,卻依舊敢於拚命,不由得充滿了讚賞之意,但是這卻並不代表他會對這些敵軍將士表示同情,只見他一聲冷哼,便下令發起進攻。

劉放的大軍雖然存在必死之心,可是由於人數對比實在太過懸殊,再加上漢軍因為皇帝就在身旁,個個奮勇爭先,所以大戰進行了不足半個時辰,數千敵軍盡皆陣亡,無一生還。

而敵軍留守的主將劉放則是身被數十創猶然勇猛作戰,這一戰僅僅是他自己就殺了十幾名漢軍將士,其悍不畏死的形象即便是劉琦也為之動容,於是劉琦升起了愛才之心,命人勸其投降,可是劉放卻堅決拒絕,而且還將劉琦派去勸降的中壘校尉黃射刺傷。大怒之下的劉琦這才絕了勸降之念,命眾將一齊動手,將劉放殺死。

劉放一死黃河岸邊再無守將,劉琦率領大軍一路暢通無阻,來到了黎陽城下,開始下令對這座作為鄴城南部屏障的堅城發動了猛攻。(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零三章 全面戰爭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