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 改進工藝

四七 改進工藝

因為時代差距太大,帶來的兩台機床工匠們根本不能掌握而且也不放心讓他們用,車削槍膛槍栓只能自己動手,江小峰李林他們都在輪班干,有時候張朋李軍等也過去幫忙。林岩鄭之航他們正在設計簡單的機床等以後有合適鋼材的時候克隆機床,下來就可以培養民工車削簡單的工件,比如榴彈尾桿等,現階段做的拉絲機衝壓機就是民工們在操作,但機床絕對不准他們碰的。衝壓彈頭、底火鐵片和底火小銅帽的簡易沖床和拉絲機就是教會民工操作以後由民工們自己獨立操作的。

王東林提議以後多找一些悟性高、機靈點兒的民工慢慢培訓成技術工,提高技術工的待遇,把技術工的工資提高到普通民工高一倍甚至更多,他們商量后決定把技工分四到六個等級,最低級的工資也比普通民工高一倍。

有人擔心民工學完技術以後會跳槽,鍾銳滿不在乎的說:「按說就算是他們跳槽這年頭他們也跳不到哪兒去,就算是跳出去沒有機床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就像你那子彈生產線的操作工就是跳槽出去又能做什麼?他們誰能知道雷汞是什麼啊?但有有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工的工資太高會不會讓普通民工感到不平衡?時間長了會不會造成兩極分化?」

「那些操作工只是普通工而已,只要是流水線上的都是普通工。我們所說的技工是必須有一定技能的,可以單獨操作機器的,那怕是最簡單的機器。就像那些木匠,也算的上是技工的。」

「一步一步慢慢來吧,培養機床操作工必須得等咱們克隆機床出來以後才成。現在我那沖床和冷軋機都是湊合著用的,沒有錳鋼鉻鋼只能用普通鋼暫時代替,磨具損壞很快,特別是衝壓彈頭的模具磨損很快,只能等以後有特種鋼了再替換。」

鍾銳突然又問:「說了半天底火怎麼解決的?那天我跟小柳蕭陽他們還提起子彈問題,他們說咱們目前沒有TNT,底火問題根本不能解決的,說咱們以後恐怕得使用火繩槍了。」

「TNT目前咱們還沒能力製造,雖然說老趙帶來的武器里有一部分TNT炸藥,但我沒捨得用。咱們的子彈底火只能用雷汞混合物代替了。」

「咱們有雷汞?咱們自己能製造雷汞?」

「嗯,但量極小,勉強夠用,張康傑這些天一直都在弄這玩意,咱們那些復裝子彈的底火就是用雷汞做的。」

「張康傑搗鼓出來的?雷汞是咱們自己造的?……我還以為也是老趙帶來的呢。」

林岩介紹說張康傑和他老婆詩詩原來是所里的化驗員,實驗能力很強,王東林給他們製作了不少的實驗用玻璃器皿和整套的防護器具:專門給他們弄了幾塊很厚的防護玻璃,簡易鋼化后讓他有危險操作的時候就躲在防護玻璃後邊。怕他不守規矩不用防護玻璃,就把防護玻璃固定鑲嵌在他的工作台上。雖然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絕對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而且雷酸汞在濕潤狀態下的確很安全,他們強制張康傑省略掉最危險的乾燥過程,在雷酸汞濕潤狀態下與緩燃性火藥按一比一百混合後繼續在濕潤狀態下填入銅火帽內,經過幾天的自然風乾就可以使用到子彈和槍榴彈點火引信上,經過試射發火率完全達到要求。雖然風乾過程需要一到三天但絕對保證了安全。

仔細挑選的幾十個民工及俘虜經過鄭之航、李軍、張滿等眾多軍迷耐心指導培訓基本上都熟練掌握了自己工序上的工作,彈藥車間設置在兵營西南角外邊的一個獨立小院,剪裁紙張、捲紙筒、底部加裝鐵片、加裝底火、填充發射葯、裝彈頭、封裝分成七個獨立的工序按順序安排在隔離式的單獨房間內。除裁紙捲筒外每到工序四個人,因為每個人的工作相對比較單調,兩人作業兩人監督並且一小時一輪換以免出差錯,各工序之間由專人負責傳遞。雖說是純手工作業這一條線每天基本上可以製作出兩千到三千發子彈。

榴彈生產相對簡單,在高爐那邊用預留裂片裂痕的模具用熟鐵澆鑄彈殼,在機械加工車間給彈頭彈尾位置加工螺絲、加裝尾桿,然後在彈藥車間填充火藥后直接裝箱;引信用鐵質小管過絲與彈體匹配,在發射前擰上就可以了。引信採用最簡單的撞擊觸髮式,就是在留有小孔在鐵質小管底部裝上激發底火,然後裝上套有彈簧的小鐵杆使其離開底火然後扣緊封存,等戰事加裝在榴彈上即可使用,火藥助推榴彈只是把尾桿換成尾管,在尾管里再填裝助推火藥就可以了。

「軋鋼機……」趙一方突然問:「突然想起來,沒有碾壓機你怎麼做出那麼平整的玻璃的?而且是那麼大塊的?剛開始看到你的玻璃薄厚不均的,咱們大棚的玻璃都沒法安裝,後來你怎麼改進的?」

王東林說:「玻璃在融融狀態下流動性也特差,不經過碾壓根本不可能製成平板玻璃的,剛開始的那些就是,後來只能回爐了。為了搭建玻璃大棚製作出差不多的平板玻璃,就必須先製作一台簡易碾壓機。熔融的玻璃流動性雖差但很容易碾壓,我就用了兩節風力發電機的立柱鋼管,就是咱做兩響炮發射筒剩餘下來的。因為咱們現在沒有合適的金屬軸做軸輥,想來想去只能用它了,我捨不得把它用生鐵充實,只好把兩頭的絲口加工好以後灌充上玻璃,然後套上咱那半成品鋼鐵加工的齒輪,用風車帶動,沒風的時候就人力轉動,跟簡易的軋麵條機一樣,反正半流體的玻璃不需要多大的壓力的,就湊合著用了,看到效果還可以就把最初的玻璃全部回爐平整了一遍。如果以後咱們能生產出合適的軸輥后就把裡邊的玻璃熔融后弄出來,還是好鋼管一樣可以造大炮的。」

「嗬,老王你真夠會過日子啊,這麼節省?」

「不節省沒辦法啊,咱們短時間內製造不出來這種鋼管的。」

「那後來我看到的鏡子挺好啊?幾乎沒有一點光畸變的。」趙一方問。

「那當然,製作鏡子的玻璃我是用浮法技術製造的!」王東林賣了一個小關子。

「現在這種條件下你能用浮法工藝?」

「無奈啊,咱那立柱鋼管光潔度不夠,軋面機碾壓出來的玻璃製成鏡子光畸變太大跟哈哈鏡似的,根本沒法當鏡子用的。好在打王彪的戰利品里有不少的錫錠,我就鑄造了一個方形的大鐵鍋,直接在碾壓機旁邊砌了一個地爐,架上大方鍋把錫錠融化,反正咱又不缺煤不缺勞力,軋面機出來的半熔融玻璃直接浮在熔融的錫液上,通過錫液面以後的玻璃就變得絕對光滑平整,絕對的消除了光畸變,基本上可以跟咱們那會兒的浮法玻璃媲美了。」

「難道浮法玻璃就這麼簡單?」

「理論上就是這麼簡單,操作也不複雜。但咱們那會兒的浮法玻璃的花色品種多了去了,咱們現在的條件下根本不可能生產的,只有做鏡子的玻璃才用浮法,大棚用的玻璃就不這麼費勁了,直接碾壓出來后就可以使用,畢竟少一道最麻煩的工序,而且產量大的多,成本也低的多。」

「你怎麼想到要用浮法制玻璃啊?」

「李敏那丫頭要我做幾面鏡子,可咱們做出來那些玻璃根本不適合做鏡子,這些日子查看資料的適合看到浮法玻璃的工藝並不複雜,而且早在五九年的時候英國就開始製造浮法玻璃了,而咱們直到八十年代才開始上馬浮法玻璃,但不明白為什麼。反正咱們打王彪弄回來的有不少的錫錠而且咱也不缺煤,所以就試著做了,沒想到你跟林岩那麼的黑,一塊破鏡子竟敢收人家董掌柜兩百兩銀子。我想既然要收人家那麼高的價錢當然要品質高一點了,所以就上了浮法玻璃。不過玻璃大棚不用浮法的,實在是沒必要。」

「哈哈」

「既然一塊鏡子能賣兩百兩銀子那咱就使勁做吧,反正目前咱們只有玻璃鏡子能換銀子,而咱們需要銀子的地方也太多了,咱們土法上馬的浮法玻璃技術怎麼樣?」

「高!在現階段絕對的高!甚至比咱們那時候的小私企玻璃廠的水平都高!」

「現在那些俘虜製作吹制玻璃器皿的熱情特高,有幾個心靈手巧的還制出一些花樣繁多的小玩意來。」

「那就好,吹玻璃又苦又累,能有人願意做已經不錯了。」

「那當然,他們已經認為他們做的已經是當今世上最高端的技術活了。所以酒杯茶杯等玻璃器皿產量還是挺穩定的。」

「嗯,普通的玻璃器皿銷路也不錯,酒杯茶杯等一個十兩銀子賣的還不錯,各路商客都想多要一部分,應該增加吹制玻璃的人手。」

「既然有人出銀子那我就使勁燒,反正吹玻璃這活現在還是有人搶著做呢,可以再增加一些吹玻璃工的,已經專門有做爐子熔融玻璃專供吹制器皿使用。」

既然消除了玻璃的光畸變林岩等提議讓王總想辦法製作幾副近視眼鏡,王東林表示現階段鏡片打磨困難不可能製作出合格的透鏡。後來趙一方提出用直接成型的方法直接製作凸凹鏡,用鐵或銅在機床上加工出凸凹模具,直接壓制熔融的半流質玻璃製作出半固體玻璃透鏡,用鐵夾從邊沿固定,再熔融至半固體狀態,然後利用錫液的表面張力消除玻璃表面的光畸變,最後用光束成像計算出凸鏡的精確度數備存,根據製作誤差繼續加工調整模具,直到能做出合適的透鏡為止。

鍾銳說既然能製作眼鏡片是不是也再製作一部分透鏡做瞄準鏡望遠鏡使用?以後下級軍官可能的話也給他們配上望遠鏡。

經過他們不斷摸索試製改進,終於研製出一批各種度數和不同尺寸的凸、凹鏡。最後用硬木或竹筒在機床上加工成合適的鏡筒和調解架組裝成望遠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後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穿越後周
上一章下一章

四七 改進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