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百科名片

高陽公主高陽公主,唐太宗愛女。公主約貞觀初年生人,《新唐書》稱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約貞觀中期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房遺愛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晉封高陽長公主,永徽四年因謀反罪賜自盡不得陪葬昭陵,諸子配流嶺表。唐顯慶年間追封合浦公主。

國籍:中國——唐朝

民族:漢

出生地:長安

逝世日期: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

職業:公主

封號:高陽公主,合浦公主

目錄

人物簡介

正史記載

生平考證

排行不明真實面貌不明生母不明駙馬家世辯機迷案研究者的質疑謀反疑團

太宗公主

文藝形象

相關書籍影視形像

展開人物簡介

正史記載

生平考證

排行不明真實面貌不明生母不明駙馬家世辯機迷案研究者的質疑謀反疑團

太宗公主

文藝形象

相關書籍影視形像

展開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高陽公主,唐太宗愛女。公主約貞觀初年生人,《新唐書》稱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約貞觀中期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房遺愛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晉封高陽長公主,永徽四年因謀反罪賜自盡不得陪葬昭陵,諸子配流嶺表。唐顯慶年間追封合浦公主。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遺愛謀反案發犯「十惡」罪。依《永徽律疏》的規定,對房遺愛應被判處死刑,不適用自首;

正史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十六

……玄齡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為韓王妃,房遺愛尚高陽公主,實顯貴之極,頻表辭位,優詔不許。……即日授其子遺愛右衛中郎將,遺則中散大夫,使及目前,見其通顯。……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次子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初,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主既驕恣,謀黜遺直而奪其封爵,永徽中誣告遺直無禮於己。高宗令長孫無忌鞫其事,因得公主與遺愛謀反之狀。遺愛伏誅,公主賜自盡,諸子配流嶺表。遺直以父功特宥之,除名為庶人。停玄齡配享。

高陽公主(陶飛霏飾)

舊唐書高宗上

冬十月戊戌,幸同安大長公主第,又幸高陽長公主第,即日還宮。……二月乙酉,遺愛、萬徹、令武等並伏誅;元景、恪、巴陵高陽公主並賜死。

舊唐書列傳

敬宗奏言無忌謀反有端,帝曰:「我家不幸,親戚中頻有惡事。高陽公主與朕同氣,往年遂與房遺愛謀反,今阿舅復作噁心。近親如此,使我慚見萬姓。」

諸帝公主

《新唐書列傳第八》合浦公主,始封高陽。下嫁房玄齡子遺愛。主,帝所愛,故禮異它婿。主負所愛而驕。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遺愛,帝不許。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餘。主益望,帝崩無哀容。又浮屠智勖迎占禍福,惠弘能視鬼,道士李晃高醫,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陳玄運伺宮省禨祥,步星次。永徽中,與遺愛謀反,賜死。顯慶時追贈。

沈傲君版高陽公主(11張)房杜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一》

居宰相積十五年,女為王妃,男尚主(高陽公主),自以權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聽。帝得疏,謂高陽公主曰:「是已危懾,尚能憂吾國事乎!」……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候問,親握手與決。詔皇太子就省。擢子遺愛右衛中郎將,遺則朝散大夫,令及見之。……次子遺愛,誕率無學,有武力。尚高陽公主,為右衛將軍。公主,帝所愛,故禮與它婿絕。主驕蹇,疾遺直任嫡,遺直懼,讓爵,帝不許。主稍失愛,意怏怏。與浮屠辯機亂,帝怒,斬浮屠,殺奴婢數十人,主怨望,帝崩,哭不哀。高宗時,出遺直汴州刺史,遺愛房州刺史。主又誣遺直罪,帝敕長孫無忌鞫治,乃得主與遺愛反狀,遺愛伏誅,主賜死。遺直以先勛免,貶銅陵尉。詔停配享。

新唐書高宗

四年二月甲申,駙馬都尉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高陽巴陵公主謀反,伏誅;殺荊王元景、吳王恪。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

敬宗具言:「反跡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泣曰:「我家不幸,高陽公主與我同氣,往謀反,今舅復爾,使我重愧天下,奈何?」對曰:「房遺愛口乳臭,與女子反,安能就事?無忌奸雄,天下所畏伏,一旦竊發,陛下誰使御之?

資治通鑒

1.《第一百五十九卷》戊午,加左僕射房玄齡太子少師。玄齡自以居端揆十五年,男遺愛尚上女高陽公主,女為韓王妃,深畏滿盈,上表請解機務;上不許。玄齡固請不已,詔斷表,乃就職。太子欲拜玄齡,設儀衛待之,玄齡不敢謁見而歸,時人美其有讓。玄齡以度支系天下利害,嘗有闕,求其人未得,乃自領之。

高陽公主

3.《第一百九十九卷》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齡留守京師,疾篤,上微赴玉華宮,肩輿入殿,至御座側乃下,相對流涕,因留宮下,聞其小愈則喜形於色,加劇則憂悴。玄齡謂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無事,唯東征未已,群臣莫敢諫,吾知而不言,死有餘責。」乃上表諫,以為:「《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決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進素膳,止音樂者,重人命也。今驅無罪之士卒,委之鋒刃之下,使肝腦塗地,獨不足愍乎!向使高麗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他日能為中國患,除之可也。今無此三條而坐煩中國,內為前代雪恥,外為新羅報仇,豈非所存者小,所損者太乎!願陛下許高麗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肅邇安。臣旦夕入地,儻蒙錄此哀鳴,死且不朽!」玄齡之遺愛尚上女高陽公主,上謂公主曰:「彼病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上自臨視,握手與訣,悲不自勝。癸卯,薨。

2.《第一百九十九卷》三年(壬子,公元652年)散騎常侍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驕恣甚,房玄齡薨,公主教遺愛與兄遺直異財,既而反譖遺直。遺直自言,太宗深責讓主,由是寵衰;主怏怏不悅。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寶枕,雲主所賜。主與辯機私通,餉遺億計,更以二女子侍遺愛。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主益怨望,太宗崩,無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遺愛與遺直更相訟,遺愛坐出為房州刺史,遺直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數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祥。

先是,駙馬都尉薛萬徹坐事除名,徙寧州刺史,入朝,與遺愛款昵,對遺愛有怨望語,且曰:「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因與遺愛謀,「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為主。」元景女適遺愛弟遺則,由是與遺愛往來。元景嘗自言,夢手把日月。駙馬都尉柴令武,紹之子也,尚巴陵公主,除衛州刺史,托以主疾留京師求醫,因與遺愛謀議相結。高陽公主謀黜遺直,奪其封爵,使人誣告遺直無禮於己。遺直亦言遺愛及主罪,云:「罪盈惡稔,恐纍臣私門。」上令長孫無忌鞫之,更獲遺愛及主反狀。

司空、安州都督吳王恪母,隋煬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為類己,欲立為太子,無忌固爭而止,由是與無忌相惡,恪名望素高,為物情所向,無忌深忌之,欲因事誅恪以絕眾望。遺愛知之,因言與恪同謀,冀如紇士承基得免死。

四年(癸丑、公元653年)

春,二月,甲申,詔遺愛、萬徹、令武皆斬,元景、恪、高陽、巴陵公主並賜自盡。上泣謂侍臣曰:「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兵部尚書崔敦禮以為不可,乃殺之。萬徹臨刑大言曰:「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吳王恪且死,罵曰:「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滅族不久!」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特進、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並坐與房遺愛交通,流嶺表。節與遺愛親善,及遺愛下獄,節頗左右之。江夏王道宗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協,故皆得罪。戊子,廢恪母弟蜀王為庶人,置巴州;房遺直貶春州銅陵尉,萬徹弟萬備流交州。罷房玄齡配饗。

3.會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朋黨事,敕敬宗與辛茂將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誣奏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今元舅復然,使朕慚見天下之人。茲事若實,如之何?」對曰:「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

太平御覽公主下

(《唐書》)又曰:房玄齡之子遺愛,尚高陽公主。玄齡病,上表諫征遼。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忄?如此,尚能憂我國家。」

又曰: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初,主有寵於太宗,遺愛既驕恣,謀黜遺直而奪其封爵。水徽中,誣告遺直無禮於己。高宗令長孫無忌鞫其事,因得公主與遺愛謀反之狀。遺愛伏誅,公主賜自盡。

大唐新語

會櫟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交通朝貴,有朋黨之事,詔敬宗推問。敬宗甚急,季方自殺,又搜奉節,得私書與趙師者。遂奏言:「趙師即無忌,少發,呼作趙師,陰為隱語,欲謀反耳。」高宗泣曰:「我家不幸,親戚中頓有惡事。往年高陽公主與朕同氣,與夫謀反。今阿舅復作噁心。近親如此,使我慚見百姓,其若之何?」

尉梁文昭公碑

《大唐故左僕射上柱國太尉》當朝作紀,巨細平分,體國推誠,鴻必舉持衡,取正雨露,無心升遐,帝不言政,吉凶機務,大小責成,寢園規摹,仰副孝思之道,山陵制蕑,喻奄宅於龜,蒙公固裂圡,詔從其義。尋加太子少師,通藉二宮,並司衡軸兩斯平。致河圖,於東序泊乎。今上升儲,道光守器長琴振響,方嗣虞風仙管流聲。且揚媧化發,明春必資藉義馭之功,少海浮霄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茲乎。尋而有事,韓將鳥撥亂,飲雪披榛,晚贊天成,憂深責厚,罄其心力,遘此沉痾,人有言形,大勞則弊。太宗驚其色,親加察問,方依實奏。帝用撫然,馳遣良醫,並賷御葯,時方隆暑,迎至涼宮,詔身愒視光陰,益深憂國。高陽公主為其子妻,附上諫書,言逾切,覽悲,將第三子遺則為朝散大夫,使人目前見其通顯,恩波所被觸。太宗俯閱,巨川悼藏舟之失。今上緬,惟過隙痛愛景之霄沉,兩班劍卌人,葬事所須,並令優給。特降旨許為制,遐觀遂古臣家,神契德洞天,經體孝為忠,自家形國,妙年從讖,望瑤光識真,弱歲岐會而飛,山不復逝,水不追家臣,國吏相與而謀,白昔魯國僖揚德,音於雅頌,思播辰精降,說華靈誕震台岳,資神齊光合峻。我天綱綿區掩,后契明聲同德,聖賢君臣志穹,壤□(疑為「儵」)平幽,遐暨華夷,從夏羈戎。

懷讓帖

懷讓患水邊身腫,複利,形勢極惡。耶耶意多恐不濟,遺愛勞發大重,氣候似少可。於豆盧亦似難差,傷念不可言。奴報其婦知也。

冊府元龜外戚部選尚

房遺愛,玄齡次子,尚太宗女高陽公主。

冊府元龜外戚部褒寵

房遺愛,司空玄齡第二子也。以功臣子弟尚高陽公主,有寵禮命與諸婿絕異。

冊府元龜貴盛

唐房玄齡為尚書左僕射,封魏國公監修國史,居端揆十五年。女為韓王妃,男遺愛尚高陽公主,頻表辭位優詔不許。

冊府元龜遺諫

房玄齡為司空。貞觀二十二年,太宗幸玉華宮,玄齡以疾卧糹?留台。後漸篤,玄齡乃謂諸子曰:「吾自度危篤而恩澤轉降,若辜負聖君則死有餘責。當今天下寧謐鹹得其宜,唯東討不停方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吾知而不言,可謂銜恨入地。」遂抗表切諫…………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篤如此,尚能憂我國家。」

編輯本段生平考證

排行不明

高陽公主約貞觀三年前後出生,《新唐書》根據資料認為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第十七女。但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表明唐太宗有早夭公主諸位沒有列出,新唐書的公主列傳中排名也存在很大爭議,因此高陽公主是否為第十七女待考,《全唐文》玄宗卷有一份《封高陽公主制》「用嘉成德,將及推恩,疏封錫號,禮典攸在。第二十女資身淑慎,稟訓柔明。克備肅雍之儀,允彰圖史之德。而方營魯館,宜啟沁園,俾承寵於中闈,復增榮於列賦。仍食實封一千戶。」目前不能確定是否是資料誤放還是玄宗有哪位公主改冊為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沈傲君飾)

真實面貌不明

高陽公主因《新唐書》公主列傳記載和《大唐西域記》執筆人高僧辨機交往甚密敗露和參與永徽四年皇室謀反案被賜死而成為唐太宗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這兩樁疑案歷經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細節至今仍引發不斷爭議,從而為高陽公主的真實面貌籠罩上層層迷霧。

生母不明

高陽公主的生母不可考,但是多數人根據高陽公主的境遇認為庶出可能性最大。太宗諸女中涉及謀反案的幾位公主下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有城陽公主(長孫皇後生)駙馬都尉杜荷(杜如晦子)參與貞觀十七年太子謀反案被誅,巴陵公主(母不明)駙馬都尉柴令武(平陽昭公主子)和高陽公主(母不明)駙馬都尉房遺愛(房玄齡子)參與永徽四年謀反案被誅,新城公主(又衡山公主,長孫皇後生)駙馬都尉長孫詮顯慶四年因長孫無忌案流放巂州。在這四位公主中,兩位嫡出公主城陽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因駙馬都尉獲罪而改嫁他人死後亦陪葬昭陵,而相同性質獲罪的巴陵和高陽公主在高宗朝卻連同駙馬都尉一起賜死不得陪葬昭陵,等於從政治地位上被徹底清洗出皇室,直到顯慶年間才分別得以追贈北景、合浦公主。

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生母究竟何人,就無史料佐證。長孫皇后和韋貴妃可能小,長孫皇後分別在貞觀二年和貞觀三年左右先後生皇子李治和城陽公主。而韋貴妃確鑿資料表明只和太宗生有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唐太宗高級嬪妃中可能性應該較大。唐太宗有二十一位在世公主,高陽公主能得到唐太宗的另眼相待也有可能是經常得見天顏承歡膝下所致,同時也可能與唐太宗脾氣相投分不開。正史記載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深得太宗喜愛。於是約在貞觀十五年前後高陽公主十二歲左右時候由太宗許配下嫁於當時的開國名相房玄齡第二子房遺愛,算是太宗女中冊封和出嫁較早的公主之一。已知冊封較早的是太宗女清河公主李敬(貞觀二年冊封,食邑三千,時公主約五歲),而韋貴妃所出的臨川公主李孟姜到貞觀十五年十八歲時才冊封公主出嫁。

駙馬家世

清河房氏出身山東高門,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年。房玄齡又以「房謀杜斷」成為唐太宗建國治國的左膀右臂,能嫁入房家足見太宗對高陽公主相當的重視。高陽公主深得太宗器重正史亦有佐證,高陽公主的駙馬房遺愛以主寵「故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也就是說在已經出嫁的所有嫡庶公主當中,房遺愛以高陽公主得寵的緣故在太宗前的待遇比其他駙馬都尉要優惠,禮秩指禮儀等第和爵祿品級。房遺愛官至太府卿後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從三品「掌財貨、廩藏、貿易,總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貢賦、百官俸秩,謹其出納。賦物任土所出,定精粗之差,祭祀幣帛皆供焉」是太宗朝駙馬都尉中少有的財物實權肥缺。同時高陽公主的婆母範陽盧氏也性格剛烈非常有名,在《新唐書》列女傳中記載了盧氏剜目明志的典故,又有《隋唐嘉話》趣事「千古風流一壇醋」的名號(真實性待考)。盧氏在房家家譜中也有記載,可有佐證。想來高陽公主嫁入房家遇到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婆婆想要為所欲為也當有所顧忌。房玄齡見諸史料有三子一女:長子房遺直為嗣,妻杜氏未見有載,次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第三子房遺則娶荊王李元景之女,女為韓王李元嘉(宇文昭儀出)王妃,傳說名曰奉珠。但是根據近期發掘的房氏墓誌發現房玄齡可能還有一子名房遺義妻吳氏,皇太子舍人、谷州刺史(唐故朝議郎行東海郡緣事參軍房府君吳夫人墓誌銘並序),還有一女嫁給當時萊州刺史兼萊州港造船使鄭仁愷。(唐故密亳二州刺史贈安州都督鄭公碑)。房家子女可謂個個攀龍附鳳,地位顯赫,故而家庭關係錯綜複雜易生事端。加之房玄齡在貞觀朝局中舉足輕重,儘管房玄齡如履薄冰但仍無法避免政敵的攻擊,為房家後來的傾覆埋下了伏筆。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姐夫房遺愛謀反案發犯「十惡」罪。依《永徽律疏》的規定,對房遺愛應被判處死刑,不適用自首;

辯機迷案

高陽公主和高僧辨機的疑案成為高陽公主遭受世人詬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較早成書的《舊唐書》根本沒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後宋朝編纂的國史《新唐書》歐陽修等史學家權威提出,於是從宋朝仁宗以後高陽公主和辨機的不倫之戀成為鐵板釘釘的正史,也是高陽公主化為**史料形象的開始。目前因為沒有更為詳實的史料佐證,所以儘管後來研究者對此事提出種種考證質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書》為高陽公主的定位。

高陽公主

高陽公主和辨機到底有沒有關係?《新唐書》為我們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言之鑿鑿。「主負所愛而驕。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遺愛,帝不許。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餘。」,從史料看我們大致梳理一個過程,起因是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嗣,直接導致高陽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寵。在這個時候御史又發現高陽公主和高僧辨機私情得到物證寶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陽公主與和尚**,於是震怒下旨賜死辯機,殺奴婢十餘。等到了《資治通鑒》中故事更加完善豐滿「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主益怨望,太宗崩,無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遺愛與遺直更相訟,遺愛坐出為房州刺史,遺直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數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祥。」賜死又改為腰斬,高陽公主的罪名除了**還有擅行巫蠱之術窺伺天象等。

研究者的質疑

整個史料描述精彩紛呈,跌宕起伏堪稱一部小型小說。然而後代研究者發現,此史料前後矛盾,迷霧重重。目前研究者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以下觀點均為研究者論文提出,僅此轉述)

第一,高陽公主和辨機相遇相戀地點與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比如高陽公主和辨機在浮屠廬主之封地相遇。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研究者認為唐代高僧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進出寺廟都有登記,無緣無故離寺不歸還能不被立刻發現不符合常理。即使辨機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無視寺廟管理制度隨便出入而無人關注。

第二,高陽公主的年齡和辨機相遇時差異較大,高陽公主十幾歲而辨機很可能已經三十幾歲了。加之房家關係錯綜複雜,高陽公主的惡行如果肆無忌憚,那麼作為姐妹的韓王妃,作為婆婆的盧氏,作為弟弟的房遺則等都不會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將實情上報太宗知曉。(論文《辯機死因初探》)

第三,《新唐書》中記載的高陽公主在太宗面前因為此事失寵與《舊唐書》中記載矛盾較大。《舊唐書》記載在房玄齡病重的時候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當時已經貞觀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駕崩。可見至少在唐太宗駕崩前,唐太宗對高陽公主還是比較正常的,公主沒有任何失寵的跡象。當時房玄齡後期一直是在宮中治病,因此作為兒媳婦的高陽公主跟隨進宮從而見到唐太宗的機會較大,如果高陽公主已經因此事失寵,那麼太宗是不太可能這樣語重心長和她心平氣和的對話而被起居郎記載。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齡墓碑上作為榮耀雕刻示人,可見至少在房玄齡死後近四年內高陽公主「醜行」暴露可能性較小,否則高陽公主如何順利晉封長公主並刻上碑文呢。

第四,作為宋朝太宗時期李昉撰寫的《太平御覽》中史料也未提及高陽公主和辨機事,不知《新唐書》看到何種史料將此事編入史書。「又曰:房玄齡之子遺愛,尚高陽公主。玄齡病,上表諫征遼。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又曰: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初,主有寵於太宗,遺愛既驕恣,謀黜遺直而奪其封爵。水徽中,誣告遺直無禮於己。高宗令長孫無忌鞫其事,因得公主與遺愛謀反之狀。遺愛伏誅,公主賜自盡。」因為《新唐書》成書於宋仁宗時期,又因所增列傳多取材於本人的章奏或後人的追述,碑誌石刻和各種雜史、筆記、小說都被采輯編入。故而這段史料來源較為可疑。

第五,整段史料邏輯前後矛盾,語焉不詳,更類野史筆記小說。例如:「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如果這段史料可信的話,那麼應當是在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逝世后發生,那時候唐太宗也身患重病。在短短一年之內唐太宗還能:「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餘。」,那麼看來唐太宗最後一年的經歷還是很豐富的,不僅要安排後事還要處理高陽公主的風月案。諸如此類邏輯混亂在《新唐書》中比比皆是,不得不令人生疑。而房遺愛在後期的官職已經坐到太府卿,掌金帛財帑的官職會無緣無故去窺伺房遺直的房產舉動令人生疑。

第六,對高僧辨機研究較深的學者們認為,辨機一直受到佛學家的尊敬,只是其死因撲朔迷離,不太可能和高陽公主有不倫之戀。又《瑜伽師地論後序》云:三藏法師玄奘,敬執梵文譯為唐語。……弘福寺沙門玄謨,證梵語大總持寺沙門玄應,正字……《攝決擇分》,凡三十卷,大總持寺沙門辯機,受旨證文……臣許敬宗,奉詔監閱……僧徒並戒行圓深,道業貞固。這是許敬宗為《瑜伽師地論》寫的後序,是呈給唐太宗看的。其文字肯定要考慮到太宗現在和以後的想法。如果辯機真與高陽公主有染,另外再加個寶枕的話,許敬宗絕對會知道,就不會在這個給太宗看的序文里詳細提到辯機法師。也不會那麼肯定的說,譯場的僧團清凈。就自然會找一些圓滑的詞語,相信這個對許敬宗來講不是難事。(論文《辯機死因初探》)

謀反疑團

此後,隨着唐太宗駕崩,新皇帝李治登基。高陽公主同時與房家失去了唐太宗的庇護,永徽四年因為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案發而遭到滅頂之災。對於這次皇室謀反案歷來眾說紛紜,結論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是宗室勢力與長孫無忌元老勢力較量后失利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宗室勢力想推舉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認為是房遺愛參與魏王黨謀反遭到誅殺等等。總之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數眾多,皇室勛貴荊王李元景、高陽公主夫婦、巴陵公主夫婦等均被賜死,房玄齡家族幾乎被清洗殆盡。吳王李恪被冤殺其四子,仁、瑋、琨、璄併流嶺表,一時成為永徽年間的大案載入史冊。高陽公主夫婦諸子流放嶺南。根據其他資料顯示高陽公主夫婦共有四子,家族覆滅后二代孫房沼,監察御史;三代孫房絳,四代孫房晦、房勛,五代孫房凝(字玄儉,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謨墓誌》)、克讓(凝子,光州剌史);六代房鄴(鄴,字正封,作有《少華山佑順侯碑頌》)、房復,各人事迹留存較少。

高陽公主

房遺則無後。長子房遺直,受二弟的牽連貶為銅陵尉之後,舉家遷往任上,遂在銅陵傳嗣。房遺直身後四世之內,子孫皆已失考,據傳世代均有在九華山入寺為僧者。五世孫名叫房階,中唐時期做過大理司直;房階的兒子名叫房魯,字詠歸。房魯有個兒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個兒子名叫房諤,曾任大理寺評事。房諤有四子,乃是房從約、房從繹、房從絢、房從綰。房遺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銅陵為祖業,是為房玄齡之嫡脈薪傳。

也有人懷疑,房遺直唯一保留性命十分可疑,而且高陽公主夫婦案發也與他密切相關。如果不是高陽公主誣告他非禮,高宗則不會派遣長孫無忌去查案,也不會發現高陽公主夫婦謀反罪狀。怎奈目前無史料佐證,只在《龍城錄》中《房玄齡為相無嗣》云:房玄齡來買卜成都,日者笑而掩象曰:「公知名當世,為時賢相,奈無嗣相紹何。」公怒。時遺直已三歲在側,日者顧指曰:「此兒此兒,絕房氏者此也。」公大悵而還,后皆信然也。此文說,相士給房玄齡說,房遺直會使房家絕後,房玄齡不信,但後來的人都認為這個相士說的是對的。這應該是民間傳說,通過此傳說,我們可以肯定一點:房遺直是讓整個房家絕後的人。再聯繫上永徽年間房遺愛謀反一事,遺愛和高陽公主被誅殺;房玄齡的兒子都被配流嶺表;唯獨遺直因為繼承父親爵位而被留了下來,只被廢為庶人。因繼承父位,就被留一條活命,又房家遭此劫難,起於高陽公主誣遺直非禮於她。加上《龍城錄》的說法,可以肯定房遺直有很大問題。雖然不知究竟是何問題,但可以肯定,這是高陽公主與房遺直爭奪爵位的真正原因。從這些可以看出,高陽公主的死與房遺直脫不了關係。(論文《辯機死因初探》)

諸多謎團圍繞高陽公主,可見高陽公主一生身處政治鬥爭漩渦,雖然有唐太宗的寵愛和庇護但仍在後來擺脫不了被害的命運。至於她是否真的像後代史料所說參與了與丈夫的政治謀反並和和尚道士私通布星次行巫術則不得而知了。我們只有取其信者擇之,而繼續在研究中撥開籠罩在她身上的重重迷霧了。究竟她是聰慧明理的太宗愛女還是**驕橫的公主,諸位看官自有見地,豈非一言以蔽之?!

編輯本段太宗公主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蕭銳,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目前墓葬不明。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亡。

南平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獲罪流放嶺南,改嫁劉玄意,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竇逵。逵死,又嫁王大禮,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名麗質,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沖,貞觀十七年薨,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下嬪,長孫皇后養,下嫁唐義識,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因「房遺愛謀反案」,永徽四年賜死,顯慶中追贈比景(北景)公主,立廟於墓。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陪葬昭陵。

東陽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臨川公主,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永淳元年薨,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賢,母不明,下嫁程懷亮,薨麟德元年,陪葬昭陵。

蘭陵公主李淑,字麗貞,母不明,下嫁竇懷悊,根據碑文,卒年不晚於顯慶四年;墓誌為第十九女,與新唐書不符,陪葬昭陵。

晉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獨孤謀,陪葬昭陵。

新興公主,母不明,下嫁長孫曦,陪葬昭陵。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誅,又嫁薛瓘,咸亨二年薨,陪葬昭陵。

高陽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遺愛,因「房遺愛謀反案」,永徽四年賜死,顯慶中追贈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亡。

晉陽公主,字明達,母長孫皇后,早亡;

常山公主,母不明,未及下嫁,薨顯慶時。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初封衡山公主,下嫁長孫詮,長孫詮顯慶四年獲罪流放巂州,改嫁韋正矩,龍朔三年暴亡,陪葬昭陵。

編輯本段文藝形象

相關書籍

《高陽公主·長歌》是趙玫在她的系列歷史女性小說中「自己想寫要寫」的一部。小說的副題「長歌」。似乎就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傾注。也許小說中所表現的理念,在部分讀者看來有些另類,但作者一貫的二此番更為激越的感情奔流,卻於「長歌當哭」中,展現了被政治聯姻與宗教戒律深深壓抑而強烈反彈的人性之偉力。趙玫,其實是企望從婦女問題一個最原初的命題來抒發自己對歷史的疑問。這尤見於她對史料刨根問底的穿透綜合與由此形成的以心理演繹為內涵的情節架構上。有關高陽公主的直接史料是相當有限的,然而作者以其女性的敏感,卻在兩點看似獨立的平實記載中,發現期間有非比尋常的疑問與聯繫;趙玫對於被史學家深深詬病的高陽公主滿懷同情。她所設計的情節,雖然是不可必其有,但情則不可必起無,且在史料上有若干線索可循。因着對錯置的政治婚姻的厭惡,她詩化了驚世之美與出世之才的那一段孽緣,她在展示女主人公熱烈而慘痛的心史同時,不僅代公主發出了「是誰把我逼到這罪惡深淵」的呼號,更將視點切入歷史的縱橫。趙玫筆下的高陽公主,作為唐代第一位以**而伏誅的貴族婦女,她的犧牲,獲得了「長歌當哭」的悲劇品格。這種極為有個性的歷史解讀,完全有理由成為歷史小說的一種有生命力的樣式。

影視形像

1993年電視劇《武則天》,馬麗飾高陽公主。

1994年越劇電視劇《天之嬌女》,王濱梅飾高陽公主。

1998年電視劇《高陽公主》,侯繼林飾高陽公主。

01年電視劇《大唐情史》,沈傲君飾高陽公主。

05年電視劇《貞觀之治》,陶飛霏飾高陽公主。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沈傲君版高陽公主(11張)

詞條圖片(8張)

唐朝公主唐高祖?襄陽公主?平陽公主?高密公主?長廣公主?房陵公主?長沙公主

?九江公主?廬陵公主?南昌公主?安平公主?淮南公主?真定公主

?衡陽公主?丹陽公主?臨海公主?館陶公主?安定公主?常樂公主

唐太宗?長樂公主?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豫章公主

?巴陵公主?普安公主?普安公主?東陽公主?臨川公主?清河公主

?蘭陵公主?晉安公主?安康公主?新興公主?城陽公主?高陽公主

?金山公主?晉陽公主?常山公主?新城公主

唐高宗?義陽公主?高安公主?太平公主

唐中宗?金城公主?成安公主?安樂公主?永泰公主?永壽公主?長寧公主

?定安公主?宜城公主?新都公主

唐睿宗?壽昌公主?安興昭懷公主?荊山公主?淮陽公主?代國公主?涼國公主

?薛國公主?鄎國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霍國公主

唐玄宗?永穆公主?常芬公主?孝昌公主?唐昌公主?靈昌公主?常山公主

?萬安公主?上仙公主?懷思公主?晉國公主?新昌公主?臨晉公主

?衛國公主?真陽公主?信成公主?楚國公主?普康公主?昌樂公主

?永寧公主?宋國公主?齊國公主?咸直公主?宜春公主?廣寧公主

?萬春公主?太華公主?壽光公主?樂城公主?新平公主?壽安公主

唐肅宗?宿國公主?蕭國公主?和政公主?郯國公主?紀國公主?郜國公主

唐代宗?靈仙公主?真定公主?永清公主?昇平公主?華陽公主?玉清公主

?嘉豐公主?長林公主?太和公主?趙國庄懿公主?玉虛公主?普寧公主

?晉陽公主?義清公主?壽昌公主?新都公主?西平公主?章寧公主

?樂安公主

唐德宗?韓國貞穆公主?魏國憲穆公主?鄭國庄穆公主?臨真公主?永陽公主?普寧公主

?文安公主?燕國襄穆公主?義川公主?宜都公主?晉平公主

唐順宗?漢陽公主?梁國恭靖公主?西河公主?雲安公主?潯陽公主?臨汝公主

?虢國公主?平恩公主?邵陽公主

唐憲宗?梁國惠康公主?永嘉公主?衡陽公主?宣城公主?鄭國溫儀公主?岐陽庄淑公主

?陳留公主?真寧公主?南康公主?臨真公主?普康公主?真源公主

?永順公主?安平公主?永安公主?義寧公主?定安公主?貴鄉公主

唐穆宗?義豐公主?淮陽公主?延安公主?金堂公主?清源公主?饒陽公主

?義昌公主?安康公主

唐敬宗?永興公主?天長公主?寧國公主

唐文宗?興唐公主?西平公主?光化公主?郎寧公主

唐武宗?昌樂公主?長寧公主?延慶公主?靜樂公主?樂溫公主?永清公主

唐宣宗?萬壽公主?永福公主?齊國恭懷公主?義和公主?饒安公主?許昌庄肅公主

?盛唐公主?平原公主?唐陽公主?豐陽公主

唐懿宗?衛國文懿公主?安化公主?普康公主?昌元公主?昌寧公主?金華公主

?仁壽公主?永壽公主?遂寧公主

唐僖宗?唐興公主?永平公主

唐昭宗?新安公主?平原公主?信都公主?益昌公主?唐興公主?德清公主

?太康公主?永明公主?新興公主?普安公主?樂平公主

詞條標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和尚不好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和尚不好當
上一章下一章

高陽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