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十章.道理

第四二十章.道理

佛為海船師,法橋渡河津,大乘道之輿,一切渡天人。

這四句佛偈,來自於《長阿含經》,可謂是早期漢傳佛教中,描述大乘佛法修行理論的概括之語。

《西遊釋厄傳》中曾經說過,為將大乘佛法傳入東土,南無釋迦摩尼本師,刻意安排座下金蟬子輪迴十世,化作三藏法師投胎東土,以便大乘真經東渡。

從這一點上看,大概初唐之前的漢地佛教,修持得都是經新疆傳入的小乘佛法。

所謂小乘佛法,原本與大乘佛教並無高下優劣之分。

然而對於一代明君李世民來說,這種以阿羅漢為修行目標,只提倡自身獲得大自在大解脫的小乘佛法,與中土道教獨善其身不入紅塵的法門並無兩樣,對於他的統治和人才吸納毫無益處。

所以,三藏對他說出天竺如今盛行的大乘密教佛法之後,他自然極力地贊同三藏法師西去求取真經的想法。

之所以要說一說這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是因為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武門的修行法門,也有顯派和秘傳兩種。

天下武道宗門林立,然多是顯派傳授攻伐之術,其中能稱得上是秘傳的,自然便是前文曾經多次說過的五大丹派。

然而即便是這秘傳五派,卻又因為各自對佛道典籍理解的不同,演化出不同特色的武道拳藝傳承。

四大道門宗師,雖然是四脈翹楚,可其中卻也不乏修行佛理的高人,而像神農丹派這般,以古神及劍仙道統彪炳,實則卻師法天地的俗家為主的,卻是獨獨的一份。

原本這種情況也沒什麼不妥。

畢竟在踏入丹派之前,這些憑着各自心性,對武道有不同追求的同時代高人們,在俗世中彼此都算頗有淵源。而在入了丹派之後,雖然修行方向愈發不同,然而終歸都是秘傳一脈……

等到楊猛代表神農一脈,將丹道不傳之秘普傳於世后,情況便發生了很大的不同。

更不用說,在普傳於世之後,楊猛竟然還真的成功破碎虛空。

前有四脈對神農一脈特立獨行。不顧武道千年規矩的不滿,後有楊猛藉此一舉破虛而去。加深對整個神農一脈的忌憚。

用最直白的話來解釋的話。

大家本來都是近似於小乘佛法的秘傳丹派,講究自我修持,直至打破天人之限,自心內虛空獲得大自在大解脫,可你非要搞什麼丹道普傳於世的大乘佛法做派,那麼自然便會成為眾矢之的。

尤其讓人覺得無法接受的是,如此做法之下,竟然還真得超越了其他四脈的諸多高人迭宿,一舉打破虛空得見真我……

這對常人來說。或許沒有什麼,可對於堅守自身武道信念的高人們來說,卻是足以動搖自己本心的魔障,提醒你以往對武道的修行,都是誤入歧途……

所以,當四大宗師得知楊猛的死訊之後,第一個反應便是。趁著神農一脈沒有聞訊之前,將楊猛的遺蛻搶先收入囊中……

聽起來有些矛盾又有些諷刺,因為如此一來,不單代表着四大宗師因此動搖了修行的本心,同時也代表着四脈與神農一脈撕破了麵皮……

然而這就是血淋淋的現實,現實往往最不願講的就是道理。

在虛空一朝得破。可能因此踏入生生不息的長生之境的巨大誘惑下,任是四大宗師這等的真人也難再講道理,更不用說如今也已五十多歲的袁世凱!

古往今來的史書告訴我們,歷來最怕死的,不是文人墨客,而是各朝各代高高在上的統治者。

秦始皇怕死,派徐福攜三千童男童女東渡仙島蓬萊。去尋長生不死秘葯,最後與當地土著搞出來一窩子小日本……

雍正怕死,終日進食藏傳佛教的紅丸養生,最後卻死在這上面……

袁世凱嘴上說着壽數天定,可作為典型的糖尿病患者,他早就為一身病痛所苦,進而對死亡充滿了巨大的恐懼。

所以,即便是四大宗師,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裝傻,只能力爭趕在那群袁府暗衛之前,達到安倍晉二郎所說的雪原……

可如此一來,自然更談不上什麼保密了。

也就是說,當四大宗師前腳到了雪原,從王亞樵那邊聞訊趕來的楊露禪和陳長興,幾乎也是後腳追至這裏……

「四脈此次行事,做得卻是有些過了……」

與楊露禪不同的是,陳長興雖然年紀更大,他的精神卻更為飽滿,儘管滿頭銀髮如雪,但略顯蒼老的臉上,卻因為氣息綻放,向外散發出淡淡的紅光,「我曾說過,楊猛我神農一脈保了,動他便是魚死網破……」

「老夫子誤會,此次並非我四脈動手……」

董海川口中叫着老夫子,可與其他三大宗師的心裏卻十分清楚,眼前這位看似學究的老人,功力火候早已到了丹道六境的頂峰,到了明心見性的地步,雖然因為年紀過大,氣血衰落只能發出幾拳,可誰又敢說,能生生接下老人這幾拳而無傷?

「是誰動的手?」

陳長興臉色微微緩和,可一頭茂密的白髮,隨着氣血不住催動,仍好似銀針一般微微顫動起來,眼見董海川等一個回答不好,恐怕便會將所有精神與氣血聚斂到極限的一拳悍然轟出……

「動手者,是日本陰陽師一脈的大雷天天狗,就在前面雪原之上與楊猛同歸於盡……」

「帶路!」

老人口中微微一哼,臉上的紅光不覺頓時消散不見,然而在董海川等人用心感應之下,卻彷彿見到陣陣紅光從老人的臉上躍至頭頂,呈現出三朵虛幻的紅蓮……

「三花聚頂!」

鶴道人雙眼微微一縮,隨後為心靈感應中的異象感覺臉上一滯,等到再看一直不曾開口的楊露禪時,這才發覺他看似不經意的雙臂上,卻也隱隱散發出淡淡的金紅毫光,「五氣朝元!」

六人皆是修行至丹道六境層次的絕代大師,雖說彼此對六境的感悟有高有低,可到了這個層次。無不是在心靈修行上大有成就的超凡之人,可以看到常人肉眼無法看到的氣場變化。

所以,當四大宗師感受到陳、楊兩人心中的怒火與殺意已經與勁丹結合產生異象,自然愈發不願為了楊猛的遺蛻,真得鬧至兩敗俱亡不可收場的地步!

「老夫子請!」

四人腳下齊動,身上的道袍頓時在陣陣玄妙的共振頻率之下無風鼓盪,雖然心中沒有絲毫殺意。但體內卻彷彿有洪荒異獸騰躍爭鳴,企圖掙脫他們肉身做成的樊籠而出。儘管遠處的袁府暗衛不明所以,可陳長興和楊露禪卻深知四人已經開始小心戒備起來……

「四脈這些年,看來卻是沒少切磋,琢磨出這個四不象陣來,為得又是哪般?」

楊露禪就不開口,這一開口便直指要害,眼見遠處一個人形冰雕漸漸露出,他身上的氣場不覺也再次蒸騰起來,「不是說同歸於盡么?怎麼只得一個?」

「楊無敵的脾性還是如此火爆。既然已經到了,不如看真亮再說,即便是動起手來,難不成還真得要和後輩莽夫一般?」

心猿道人平時性情急躁,可到了這等關頭偏偏最能沉得住氣的也是他,眼見那人形冰雕的姿態與安倍晉二郎所說的不同,心中不覺愈發不願莽撞行事……

「那人不是楊猛!」

陳長興腳下一動。略微有些駝背的身形便好似弓弩一般射出六七米遠,不等眾人看得真切,他卻忽然好似赤子一樣,一邊拍着手掌一邊嘻嘻笑了起來……

「猿公曾與老夫說過,神農一脈最有希望打破虛空者,便是這猴崽子無疑。今日一見,方知猿公道行,果然勝過老夫太多!」

「嗯?」龍蛇道人心中一顫,腳下不覺也是加速竄行,眼見兩三個起落之後,便跳至人形冰雕的旁邊端詳起來,「此人恐怕就是安倍所說的大雷天!」

董海川三人臉色一變。腳下頓時也快了幾分,等到走近端詳了一番之後,臉色不覺變得愈發凝重起來,「一拳招魂回天,一拳五內具焚,楊猛的七傷拳,恐怕真的打破了丹道六境的桎梏,碰觸到了虛空元神……」

「楊猛身上恐怕也受傷不輕,您看這腳印處雖無明顯的血跡,可在方圓三尺的積雪上,卻微微泛出了紅光!」

「吞氣煉丹,練得便是抱元守缺的那個圓,此處雖然血氣清淡,但若想到這種地步,恐怕周身血脈都有損傷,才會從皮膜毛孔中滲透出來……」

陳長興心中苦苦思索,眼中的神光也是一閃一閃,等到扭頭望向大雷天,無意中看見幾步之外幾個深淺不一的足印,組成一道雙弦的弧線的變化時,他緊鎖得眉頭這才隨着笑容綻放開來,「妙妙妙,好一個『顯密圓通真妙訣,借修性命無他說』……」

「師傅的意思是?」

「我武門吞氣行功,收斂自身氣血虛化勁丹,都是從佛道兩家典籍中感悟而來,不斷印證武道內家拳學的道理,雖說算得上是長生久望的修行法門,可卻獨獨忘了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中的共通之理……」

「什麼道理!?」

聽見陳楊師徒兩人似有所得,四大宗師自然也是頗為緊張地張耳傾聽,然而眼見陳長興說到關鍵處忽然閉口不語,四人再也無法綳著身架,異口同聲地張口問了起來。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民國宗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民國宗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二十章.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