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失去監督,私心就會自然膨脹

5.失去監督,私心就會自然膨脹

民主可能使少數人沉淪,卻能使更多人在平等、自由中自我完善!

有百姓說,在我們這裡,「當了市長就沒人管了」。綜觀時下落馬的貪官,「一把手」可謂「獨佔鰲頭」,不論是在腐敗的數量上、還是在危害程度上,都是比較大的。

有的幹部一旦被提拔重用,掌握實權,就狂妄自大,為所欲為,心裡根本就沒有「人民」二字,在「放手培養」中放任自流,在「放水養魚」中混雜魚龍,在「放心重用」中放縱腐化。

在我國,副手和員工都有人監督,而對「一把手」的監督是很不力的。一把手若有能力,頭腦清醒還好,若是個糊塗領導,人民就慘了。

另外,這些貪婪的領導為什麼要為貪而自我毀滅呢?我以為,這與他們所處的環境不無關係。長期以來,從上到下對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比較薄弱,只有他們來監督別人,沒有人敢去或者有人敢也不見得就能監督他們。

落馬的腐敗者中不少人都是苦出身。成克傑上學之前沒穿過鞋;安徽的王懷忠,是要飯的出身……這些人年輕時候奮鬥成才,中年不斷進取,然後到一定位置了,腐敗了。這固然有主觀因素,但監督機制的缺失因素不能忽視。

權力過分集中,又失去了有效的監督,為貪污腐敗提供了條件。慕綏新說:「我當了市長以後,沒人管,成了黨內個體戶,如果有人經常管我,不至於走到今天。」

這就是民主監督的誤區。

所謂領導大一級壓死人。長期封建統治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把社會中的人養成了只唯上不唯下的習慣,民主不民主放在一邊,主要看上面滿不滿意,因為職務和權力是「上面」給的,不管什麼人不會不明白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真正不識趣的還真正少,即使有也混不了幾天。

正是由於這樣的權力組織結構,使上級領導的個人威力增長,而下級領導與其的依附關係十分強烈,君君臣臣,子子父父的三從四德般一套權力場遊戲規則已經形成,發揮作用,它像一股強大的旋渦,將一些領導幹部無奈地捲入卑鄙可恥的錢色權的交易中不能自拔。

民主政治的關鍵在於,確保掌握公共權力的少數人,在權力運行的過程中,必須受到監督,防止他們濫用權力和個人專斷。

人類幾千年的政治發展史反覆證明這樣一個規律,當掌握公共權力的少數人濫用權力時,如果感受不到強有力約束的存在,就會更加自我膨脹,最終必然導致權力腐敗。所以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監督,用人民的權利監督公共權力,而民主監督是遏止和減少權力腐敗的根本途徑。

吳鼎富從當所長的那天起就告誡自己:個人的權力是組織賦予的,帶好一班人的威信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當領導是一陣子,做人是一輩子,當領導要講領導德,做人要講人格。」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堅持從細枝末節做起,把嚴於律己與接受群眾、職工的監督結合起來,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在生活上保持清貧,在交往中把握小節。

改革開放的20多年裡,中國開始了社會轉型。就在這一轉型期內,所面對的反腐形勢也十分嚴峻,腐敗在有些地方甚至蔓延進了人事與組織領域。

就在近兩年,黑龍江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買官賣官」案曝出,在1992年11月至2002年2月的10年間,馬德收受、索取17人賄賂,總額達603萬餘元,其中12起案件與買官賣官有關,該案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查處的最大賣官案。此案又牽出了黑龍江原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韓桂芝腐敗案,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查明,韓桂芝的主要犯罪事實是:1993年至2003年期間,利用擔任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等職務便利,為馬德等人在職務晉陞、職務調整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後多次非法收受上述人員給予的款物共計人民幣702萬餘元。

馬德「買官賣官」案表明,一些地方人事與組織領域的腐敗仍然令人觸目驚心,這固然是我們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陣痛」,也說明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徹底而乾淨地清除幹部管理制度的弊端,腐敗現象就難以得到根治。

在「砸爛」聲中,在「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呼嘯里,國有企業職工的飯碗特別脆弱,也特別危險。握有權力的人想要誰下崗,只是一句話的事。既不必經過審批,也不必經過討論,此事不在勞動爭議範圍內,更不受法律的管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現實就是如此,要想保住崗位的人,要想保住那份工作的人,真的是挖空了心思、丟盡了臉面。他們與想要當領導的人比,當然不會出手那麼闊綽,但論起臉皮之厚,則毫無遜色。據所見所聞,略舉幾例如下:

脅肩諂笑法:曲意逢迎,投其所好,點頭哈腰,滿臉堆笑。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說「親眼見」。領導放了一個P,他說「彷彿絲竹之音,依稀蘭麝之氣」。為領導的母親擦背,為領導的公子洗腳,代買菜蔬,代洗衣被,代拖地板。服務周到,鞠躬盡瘁。某崗位有三人「競爭」,其中兩人只是常規討好,收益甚微。而第三人出奇兵,打聽到領導腳指生瘡,遂吮而吸之,將膿血悉數吸干,領導大奇快,甚喜。於是該職工勝出。另兩人慘遭淘汰。

學術賄賂法:某領導新調來本單位,原是外行。但不久後人們看到廠內外、市內外的學術刊物上頻頻發表該領導的論文,儼然一個行家裡手,令人刮目相看。原來,這全是某職工所為。該職工雖然頗有學術功底,但在本單位同行中並不算太出眾,未能徹底擺脫對於被「淘汰」的恐懼。因此寫出論文署上領導大名,以此「行賄」,從此在單位里地位穩固,同行為之側目。雖遭同行腹誹,但也無人可以憾動其穩固地位。

痛哭流涕法:某崗位現有兩人,按領導的上級的意思,「兩人太浪費了」,必須裁去一人。該領導還算正派,在甲、乙兩人中,初步選定工作能力和責任心都較強的甲。不知怎麼把風聲透露出去了,乙深夜訪領導,痛哭流涕,幾次暈倒在地,經扶起,抽泣著痛說家庭困難和家庭不幸,若失去崗位,則不欲再活云云。領導不勝其煩,只好犧牲較為本份的甲,讓「會哭的」乙留任完事。

以身相許法:此法古已有之,謂之「美人計」,其手法不必細述,不過是含蓄的脈脈含情加上性感放蕩前衛先鋒而已。屢試不爽,不需要成本,只需要勇氣。也不失為一個妙著。

例子還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前面已經說過,官位緊缺,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但畢竟只是錦上添花,不當領導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崗位緊缺,事情就有些可怕了。生命攸關,豈可等閑視之。

為了當領導尚且可以那麼不擇手段,為了工作崗位,也就不算太下作了。亦是可憐。古往今來,揭露權力場黑暗和醜惡的名著已經不少,比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但披露崗位「競爭」中的醜惡,尚無震聾發聵之作。我的意思不是要「揭露」職工中的醜惡,而是要控訴此中的辛酸和悲哀。好好的一個人,何至於此哦。真真的可憐之至。

凡是緊缺的東西,就會形成「競爭」。但涉及「競爭」,往往伴隨著形形色色不光明的現象、以及各種各樣不能擺到桌面的醜惡和卑劣。

這算是國民劣根性的表現嗎?改革當然需要競爭。但良性的競爭催人奮進,激發聰明才智的奔涌。而惡性的競爭,只能敗壞世道人心,摧毀人們珍視的美好理念和事物。競爭而不能進入良性軌道,就不會有公平可言。

依靠非理性的、惡性的「競爭」而創造的「繁榮」,其結果只會是「經濟繁榮,社會倒退」,這是我們必須嚴重注意的事情。

毛澤東早就說過,吏治的腐敗總是與王朝的興衰聯繫在一起的,要跳出王朝興亡的「周期率」,共產黨人找到的方法就是民主。而在今天看來,要跳出權力的腐敗、用人的腐敗,最有效的方法也只能是民主。

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正處於變革期、轉型期,形形色色的誘惑無處不在。在這種環境下,作為領導幹部,要想做到「不為名利失心、不為權欲熏心、不為排場傲心」,就必須有一種力排一切干擾的定力,有一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境界。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如果說做人是當領導的基礎,那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則是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的導向和基礎。

做一名自覺「民主監督」的幹部,必須處理好如下三種關係:

一是工作與生活的關係。現在有些同志關心生活勝過關心工作,過分在意票子、車子、房子,有的追求物質享受勝過自己所做的工作,熱衷於吃喝玩樂,有的甚至被「升官發財」、「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腐朽思想迷住了心竅。這些都是危險信號,很多領導幹部腐化墮落的過程都是從貪圖享樂、私慾膨脹開始的。所以,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正確區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甚至是相互滲透。要管住自己的腦,不該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腳,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努力做廉潔自律的表率。

二是感情與原則的關係。中華民族歷來重情重義,有著深厚的道德底蘊。領導幹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對親戚、朋友和身邊的工作人員,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但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講親情、友情,而忘了原則、法紀。有些幹部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把握不住自己,對配偶、子女、親友和身邊工作人員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礙於情面,明知不對,也不拒絕,甚至放任庇護,最後為親情所害。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在處理感情與原則的關係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度」。古人講「器滿則傾,月滿則虧」,就是這個道理。「度」怎樣把握,在於你對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程度,在於你對工作和生活的體驗和悟性,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於心」。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座右銘對「度」這個概念做出了貼切的註解:「恰到好處,留有餘地;寧可不夠,不可過頭。」作為領導幹部,「度」把握得好不好,對你的形象甚至於前途至關重要,也許一念之差,就會讓你跌入百丈深淵。白克明書記曾經講過,共產黨人要有原則和紀律這兩把「快刀」,堅持原則,複雜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原則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規矩,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駕於原則之上。用人情代替原則,或是用權術改變原則,勢必會釀成大錯。

三是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執政是權力,為民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職務越高,肩負的責任就越重,應盡的義務就越多。如果把權力當做謀私的工具,那就背離了權力的責任,損害了權力的尊嚴,最終會受到人民的譴責,甚至身敗名裂。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和各種誘惑,領導幹部只有常想著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終對黨和人民負責,時刻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危機感,才能正確處理好權與責的關係,真正把握好自己。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絕不能把權力單純看成是個人努力的結果,甚至看成私有財產,否則就會背離權力的人民性。清醒六

——不學點硬功夫,在哪裡都吃不開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早在1983年就大膽預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創造和分配信息為基礎的經濟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際網路的橫空出世和飛速壯大,今天,信息社會真的就在眼前,而信息社會帶來的變化是深遠和巨大的,很多因素決定了人們必須重新認識學習和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它能激活個體和集體的大智慧,使個人和組織獲得更多的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對於很多行業來說,由於知識更新加快,工作與學習已經密不可分。像過去那樣,一個從大學出來的學生就是一個「文化人」,一輩子不用再走進課堂的情形已經成為歷史。對於領導來說,一個不善於學習,一個沒有智慧的領導,必然對所出現的新問題束手無策,最終將被淘汰出局。一個好的領導,他一定是一個勤奮的學習者、問題的深入研究者,他不僅知道是什麼,而且還知道為什麼。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到問題的本質,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可是,我們有些領導幹部,為何不注意學習呢?

許多領導說,領導們的「文山會海」以及應酬太多。這顯然不是理由。在家裡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每天讀它幾頁,這是誰都做得到的。當然,如果領導們願意取消部分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應酬以及為芝麻小事而召開的冗長會議,那讀書的時間就更充足了。由此可見,領導們沒時間讀書,本就是個偽命題。只能說,在他們的觀念中,閱讀是一個非常次要的選項,它遠不及跨越千山萬水地「學習」來得實惠。在「學習」過程中,上級怎麼講,我就怎麼干,這些精神從書本上可是閱讀不到的。這也算得上一種「讀書無用論」了。

領導們「沒時間」閱讀的結果,自然是其文化素質的每況愈下。因此,領導們在發表講話時,口齒不利索,把秘書講話稿中的「蒞臨指導」念成「位臨指導」,已經不再是什麼笑話了。這樣的領導,帶頭建設「書香政府」似乎不太現實,建設豪華「培訓中心」可能會更拿手些。

有一句國外的名言道:「如果要消滅一個民族,必須先炸毀他們的圖書館。」意思很簡單,讓一個民族不讀書,其殺傷力遠比核武器要強大得多。倡導設立「國家讀書節」的中國政協委員朱永新也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

閱讀如此重要,為何我們的一些領導只是口頭讚賞?這與我們的領導任用制度不無關係。領導上任前的言談水平,公眾基本不清楚,而「一朝當領導,終生無虞」,領導只要不違法亂紀,文化素質再怎麼平庸,一輩子基本可保衣食無憂。

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必定是一個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願讀書的城市,必然是一個創造力貧乏的城市,只能是沒有生命力的鋼筋水泥森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檢察官手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檢察官手記
上一章下一章

5.失去監督,私心就會自然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