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莊家“惡之花”(3)

1999莊家“惡之花”(3)

在1999年的股市,還活躍着幾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天性無比聰慧的青年莊家,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動物兇猛」讓人難忘。

在這年的股市上,號稱「中國第一文化概念股」的誠成文化的股價扶搖直上,它的當家人是有「神童」之譽的劉波。1964年出生的劉波早慧,14歲就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4年後,進入湖南中醫研究院拿到了碩士文憑,后又成為北大哲學系的博士生,師從著名文化大師季羨林學習東方哲學。之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儒商生涯。劉波平日好穿對襟青布衫,「能穿布鞋的時候絕不穿皮鞋」,他的總裁辦公室滿架皆書,一室斯文。他還在北京長期包租了一幢據說是東北軍閥張作霖舊宅的四合院,在這裏,常常夜宴賓客,大有名士風範。在很多報章上,他都被視為「新儒商」的典範人物。

劉波的第一桶金就與文化有關—他策劃和出版了123冊的《傳世藏書》。這套書由他的導師、國學大師季羨林主編,據稱該書共3萬多卷,計2.76億字,累計厚度為十餘米,「它彙集了國內外上千名資深專家學者,歷時6年才完成」。劉波開辦誠成文化公司,據說一共印了1萬套,市場售價高達每套6.8萬元,這一下子為誠成公司增出了數億元的「資產評估值」。劉波還把《傳世藏書》的「發行代售費」轉給了建設銀行,由訂書者到建行交款,並由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做擔保。由此一轉,即便該書沒有賣出一套,都由銀行替他買了單,因而誠成文化的賬面利潤十分可觀。就這樣,靠《傳世藏書》這個「鎮山之寶」,誠成文化在股市上自我炒作,十分風光。1999年12月,在股市行情大好的背景下,它發出了三個「重大的投資重組」公告:一是畫了一個金光四射的「大餅」,誠成與湖南大學共同組建「嶽麓書院文化教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千年學府論壇」、「出版發行中心」、「學生公寓城」、「湖南大學實驗學校」等項目。據稱,這些項目建成后,誠成文化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教育投資公司;二是玩弄了一把電子商務的新概念,它宣佈成立北京人文時空網絡公司,由傳統的圖書出版社轉入新興的網絡產業,宣佈要建成「全球最大的華人網上書店」,成為中國的亞馬遜;①

跟劉波驚人相似的是,比他大三歲的宋朝弟也是靠一本書打天下的。宋朝弟同樣是一個苦讀出身的高材生,他本科讀的是中國科技大學現代物理系,研究生考進了著名的清華大學激光物理專業。1991年,宋朝弟創辦科利華電腦有限公司,在清華大學西門外的一隅專做教育軟件。同年推出「CSC校長辦公系統」。宋朝弟天資聰慧,專業能力強,他是第一個用賣保健品的方式來賣軟件的人。1994年科利華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行萬人測試活動轟動一時,宋朝弟因此被評為1994年「中國計算機產業十大風雲人物」。1997年1月,科利華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中國軟件市場的「決定性力量」之一。學物理出身的宋朝弟自詡是「科技知識分子出身的新儒商」,他提出了「量子理論」和「大躍進理論」。這兩個理論認為,任何市場都不是一步一步開拓的,而是可以跳躍的。「信息時代,不能再局限於牛頓力學的思維模式——因為A,所以B,應當學會用量子思維去創造奇迹。」

1999年1月,宋朝弟用他的量子思維好好地「跳躍」了一回。他突然開始叫賣一本《學習的革命》的外版書,他宣佈:「學習的時代到了!我們下決心要讓全中國有1000萬人去讀《學習的革命》,讓1000萬人認識到自己在觀念和方法上有問題!」科利華宣佈將在100天裏滾動式投入1個億大做廣告。為此他還請出著名導演謝晉在中央台當代言人,請復旦大學校長、科學家謝希德作序推介。這種近乎瘋狂的賣書大運動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得懂,一股澎湃的輿論熱潮不由分說地把科利華和宋朝弟推到了新聞的聚光燈下。事後證明,在舉國皆狂的同時,發動者宋朝弟可能是最清醒的一個,因為在賣書的同時,他完成了兩大商業任務。

其一是順着「學習」的熱浪,他把科利華的學習軟件和校長辦公系統賣到了全中國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其二則更為隱秘,在推廣《學習的革命》之前,科利華已對上海股市上一個「垃圾股」阿城鋼鐵不斷吸籌(股票代碼600799)。隨着《學習的革命》的狂炒以及中央台廣告的投放,有關科利華即將收購阿城鋼鐵的消息則在股市上喧囂塵上,該股票連拉漲停,股價在40日內足足漲了3倍。宋朝弟在投機性極強的中國股市上一擊得手。他日後得意地向媒體承認,「賣《學習的革命》就是收購戰略中的關鍵一步棋。」2000年,在《福布斯》中國內地50名富豪中,宋朝弟名列第十,IT界第一。

儘管智商頗高的劉、宋兩人的空手遊戲已經玩得很是漂亮,不過,跟年紀與他們相近的紹興農家子弟宋如華相比,他們還算不上1999年最大的「高科技玩家」。

宋如華1962年出生在浙江紹興縣的一個小山村,家境貧寒,7歲喪母,考上大學之前還沒有看到過飛機的模樣。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給自己定過一個「八不原則」:「一不出國,二不經商,三不抽煙,四不喝酒,五不唱歌,六不跳舞,七不看電影,八不逛公園」。就憑着一股苦讀勁,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后留校任教,因教學認真,他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並被授予全校唯一的「機電部青年教書育人特等獎」。1992年,受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熱浪感召,宋如華下海創辦托普電子科技發展公司,托普的英文是TOP,是「頂峰,頂尖、卓越」的意思。宋如華對同伴說,「我們要做就做最頂尖的,我們的目標是比爾-蓋茨。」

剛開始經商的時候,宋如華曾經騎着三輪車在成都城裏四處倒賣電腦,所以他後來自豪地說,「我是全中國唯一踩過三輪車的大學教授。」4年後,他靠出售稅務軟件賺了不少錢。1996年秋天,他參加了科技部組織的印度考察團。在「南亞矽谷」班加羅爾,他看到了大批軟件公司的集群和崛起。回國后,他對同事們說,「我們要搞一個西部軟件園。」

他先是跑到成都附近的郫縣紅光鎮,此地在「大躍進」時聞名全國,是四川省第一個「畝產超千斤」的「放衛星公社」,1958年3月16日毛澤東曾親自視察,一時成為全國學習的典型。1997年3月,宋如華在這裏選中了一片100畝大小的菜花田,豎起一塊「西部軟件園」的大木牌子。就這樣,在將近40年後,「紹興師爺」宋如華在紅光鎮又放出一顆「大衛星」。恐怕連宋如華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這顆「衛星」居然有如此的耀眼光芒。就在托普開了一個小型的新聞發佈會後,熱烈的掌聲就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當時,全國各省市正掀起一個信息化建設的高潮。年初,四川省將信息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第一產業」,然而各市縣卻罕有拿得出手的項目。宋如華的「西部軟件園」剛一宣佈,頓時就讓人眼睛一亮—軟件公司的集群、產業化的發展理念、「西部」概念的提升—哪裏去找一個更讓人興奮的宏偉概念?地方政府一下子就嗅出了其中的「政績氣息」,不支持托普簡直就是跟自己過不去。而中央的部委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在經濟發展整體滯后、一向不被重視的西部地區突然冒出一個「信息產業集約發展的典型」,哪有不扶持的道理。就在宋如華把木牌豎在菜花田裏的兩個月後,西部軟件園就被列入全國四大「首批國家級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上一章下一章

1999莊家“惡之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