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散文:建設大路聯想

電視散文:建設大路聯想

這麼多年來,我不知多少次從鐵西區建設大路上坐車走過或徒步走過。

今天我又一次行走在建設大路上,心頭卻是沉甸甸的。

雖然道路是那麼的寬廣、那麼的筆直,路面和行人路是那麼的平坦,行使在道路上的車輛還是那麼的多、那麼的繁忙;道路兩旁又新蓋起了那麼多的高樓大廈,裝修起了一間又一間漂亮的門市房;街道兩面和樓頂的廣告牌也是一塊接一塊,紅黃蘭綠,各有千秋,令人們目不暇接。

但是,此時此刻的我,卻一點歡快和高興的心情都沒有,心裏總是沉沉悶悶的,就象壓了一塊鉛。因為我今天不是象以前那樣,去鐵西遊玩,去朋友家喝酒、聊天,而是特意去看望一位失意的戰友。

我的這位戰友不久前下崗失業了!

他的妻子在五年前早已下崗。半年前,他也終於步上了妻子的後塵,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單位,回家做飯,多讓人傷感!

當前些天從朋友那裏得知此事後,我心裏就一直不安。我總想,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來,趕緊去看看他,我才會安心。

走在建設大路上,我思緒萬千:

建設大路曾經給我們瀋陽人帶來多少自豪、多少驕傲!

她曾經是我們瀋陽工業的重心,撐起了大半個瀋陽現代工業的輝煌;

她曾經聞名遐邇,在共和國現代工業展歷程中,有過十分顯著的地位,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時地建設大路。在我們瀋陽人地心目中。就是陽光。就是希望。

我第一次「認識」建設大路。是在二十八年前秋天地一個星期三上午。那時我還是一個剛滿二十歲、只有兩年多兵齡地部隊小報道員。

當時。我在訓練之餘。寫了兩篇稿子給報社。我是個新手。文筆根底淺。雖然稿件地立意都很好。但文字很粗糙。文章結構也不太完整。很有必要補充素材。充實內容。所以。報社打電話通知我們團政治處。讓我來瀋陽修改稿子。

當天晚上。我就帶着單位領導地囑託和報社所需地素材。乘夜車從遼東鳳凰山下。來到了瀋陽市。

到報社后。我按照報社編輯地要求。綜合自己帶來地素材。用了不到一天地時間。就把兩篇稿子修改完畢。重新工工整整抄寫后。馬上送到了負責專欄地編輯手裏。

就在主版編輯給我審定稿件之際。進來一位地方同行——瀋陽紡織機械廠地一位宣傳幹事。並送來一篇表現瀋陽紡織機械廠輝煌業績地稿子。

交談中,他們為瀋陽紡織機械廠自豪,為建設大路自豪,那種自內心的驕傲,深深感染着我。特別是編輯同志當時說的那幾句話,至今,我還能一字不拉地背下來。

他說:「在建設大路兩旁,集中了五、六十家國營大、中型企業,萬人以上的工廠就有二十來家,它可以說是我們瀋陽大工業的縮影。所以,一說到建設大路,瀋陽人都會有一種壓抑不住的自豪感,這是很自然的。你以前沒有來過瀋陽,不知道這事。但只要你到建設大路兩旁去看看,你就一定會感受到的。」

俗話說:「眼見為實」,我決定親自到建設大路去見識見識。

第二天一早,我沒顧得上吃早飯,就步行來到了建設大路與興工街交界的「高樓大廈」(當時可以算是瀋陽市最高的建築物之一)樓下,住腳觀察。

早七點鐘開始,建設大路便緊張忙碌起來。那些來自和平區、瀋河區,甚至大東區、皇姑區的產業工人,就開始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建設大路,自行車隊伍擁擁擠擠地行走在建設大路邊上的行人路上。男男女女邊騎邊嘮,歡聲笑語,都是那麼的自豪,那麼的愉快,那麼的情緒高漲,信心百倍。

身臨其境,當時我也確實很受感染。這時,我才真正感受到,建設大路確實是瀋陽人的驕傲。

不知不覺的,我也隨着西進的人流,一段一段地走過。

我看到,西進的產業工人「自行車流」,相繼湧進了6412工廠、紡織機械廠、雪花啤酒廠、拖拉機製造廠、鐵道部機車車輛廠等國家大型企業的大門,又看到了成群的產業工人分別向左拐或向右轉,急地奔向小型拖拉機廠、白山自行車廠、鼓風機廠、風動工具廠、空氣壓縮機廠、重型機械廠、電纜廠、蓄電池廠、油脂化學廠、冶鍊廠、電廠等大型軍工企業和地方國營企業。當時產業工人那種歡快的氣氛,真真切切地表現出建設大路兩旁的繁榮興旺景象。

也就是在這天下午的兩點多鐘,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走進了鐵道部瀋陽機車車輛廠的大門。在門衛,看門的老大爺高興地和我嘮了起來。他說:「我們這個廠可不簡單,我們的機車行走在全國各地,還出口援助過好幾個國家呢!能在這個廠工作,人人都感到很自豪。」

從那時起的好多年裏,直至八十年代我進瀋陽后的幾年,建設大路的繁忙景象,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這種印象一直持續到199o年春天。

當時,我在瀋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工作。我們部里有一個同志的妻子在紡織機械廠工作。有一天,她來到部里取糧卡。在閑嘮磕時她說:現在建設大路兩旁各大工廠,日子都不太好過,因為許多工廠的產品國家都不管銷路了,都要自己出去找市場,許多產品都是傻大黑粗的,質量也不太過關,根本就沒人要。由於產品賣不出去,好多單位都開始停工停產了。

聽了這話,當時我簡直嚇了一跳。在我的固有印象中,建設大路總是那麼的繁榮,那麼的熱鬧,那麼的生機勃勃,今天怎麼啦?

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瀋陽的重工業、尤其是位於建設大路兩旁的許多大型重工企業,普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關。由於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陳舊的經營觀念、陳舊的管理機制沒有轉變過來,陳舊的生產設備、陳舊的產品技術沒有得到改善,加之外地產品和技術的猛烈衝擊,使許多企業失去了競爭能力,失去了產品原有的銷售市場,工廠也就只好停工停產,有的單位甚至很快「黃了攤」。這樣,工人也就只好回家待業了(那時說失業、說下崗還會挨批、挨罵的)。

1995年「十一」之前,我的戰友家裏開始受到下崗波浪衝擊——在一家大型國營企業當工人的妻子,在單位經歷一段「半死不活」狀態之後,終於下崗了。

從此,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開始傾斜,每個月的收入下降了將近一半。

也許是礙於面子,怕在我們這些戰友面前丟人;也許是不願給大家找麻煩,或者帶來不愉快;也許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短暫的,以後的工作,國家不會不管。所以,我這位堅強的戰友,至少有一年時間,對妻子下崗一事,一直對我們這些戰友守口如瓶。直到有一次我到鐵西區委辦事,順便到他家去串門時,才了解到了真情。

那一次我看到,這個家庭的生活狀況明顯不如以前,一向豪爽的戰友,這次也變得小氣起來。嫂子出去買菜回來,籃子裏沒有了以往每次都能見到的寬刀魚和白條雞,只是買了一小塊熟豬頭肉和幾條不太新鮮的小黃花魚,餐桌上也少了名酒、名煙。從他們夫妻二人的臉上看,也少了往日的歡樂氣氛。

我是個搞新聞出身的,對這事比較敏感。飯後,趁著嫂子在廚房洗碗的機會,我私下問戰友: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難處?怎麼日子變得這麼寒酸?

我的這位戰友是出了名的堅強人。記得當年我們一起在教導隊集訓時,他父親突然有病,他連續兩個月把全部的津貼費都寄回了家,自己手裏幾乎毫無分文,但他從未在我們面前表露過絲毫,我真正敬佩他,就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這一次,他開始也總是遮遮掩掩,不露實情。在我的幾次追問下,他才說了實話。原來,建設大路兩旁各大國營企業的實際情況,比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危機得多。在當時,已經待業和將要待業的產業工人,將要以六位數來計算了。僅他的三親六故裏面,從建設大路兩旁大中企業企業中退下來和「掛起來」的,就有七、八人。

這一聽,我真是倒抽了一口冷氣!

今天,我又一次踏上了去他家的路,怎能不讓人心情沉重呢?

戰友的妻子已經下崗五年了。現在,他這個支撐家庭的男子漢又失業了,他的家裏將會是什麼個樣子?我真不敢想像。

這幾年來,我們雖然也見過幾次面,但每次都是我和其他戰友請他出來。考慮到他的自尊心,也是為了不引起他傷感,每次見面時,大夥都儘可能迴避詢問或提及他的家庭生活。他這個人性格內向,只要我們不問,他也就不會主動向大家介紹。所以,對他家這幾年的情況,我基本上是不了解。

到了興順街,我走進了一家水果店,像以前每次去他家一樣,給孩子買點水果,給大人買些煙酒什麼的。

當時正是學校放學的時間。當我從水果店出來,剛走不遠,突然聽見一個女孩大聲地叫「胡叔叔、胡叔叔」,並快步地向我走來。

我抬頭一看,一個十七八歲、身穿學生裝的女孩,已經笑呵呵地來到了我面前。對這個孩子,我似乎有點面熟,但又很難準確地認出來。

就在我疑惑之際,女孩便主動介紹了起來:「叔叔,您不認識我了?我是小萍萍,前兩天我爸爸、媽媽還在嘮叨您呢!他們說您這麼長時間也不來看看我們,該不是把我們給忘記了吧!您這是上哪兒去?」經她這麼一提,我倒是想起來了,原來她正是我那個戰友的女兒,她就在邊上的一個中學讀書。想不到,原來那個又小又瘦的小丫頭,居然長大成了一個俊秀的大姑娘,明年該考大學了。

真是湊巧!看來這地球還是太小了!

「我正要到你們家去,看望你爸爸、媽媽。你爸爸還好嗎?」我關切地問。

「好、好,就是太忙,比他在單位上班時還忙得多,星期天都休息不上。」看到小萍萍爽朗的樣子,根本沒有一點為父親失業而憂愁的神色,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心裏疑問漣漣。

「叔叔,您等一等,我打個電話。」說完,小萍萍一溜煙向附近的公用電話亭跑去。

「唉!真是人小不知愁。」我默默地看着打完電話、快步跑回的孩子。

穿過大街,我象往常一樣向左拐去。這時,小萍萍馬上走過來攔住我,叫我繼續往前走。她告訴我,她們家已經不住在原來那個地方了,原來那棟老樓2ooo年就已經扒了,2oo1年秋天,她們家就回遷到了附近的一棟新樓里,而且給的是新格局的兩室一廳,八十多平方米的面積。

聽了她的介紹,我真是半信半疑。

一家三口,只有一個人上班,而且工資也不高,連維持家庭生活和供孩子上學都不夠,那新增的三十多平方米的建房費從哪來?他那些親屬一個個比他還「瘦」,就是借錢,也很難找到地方。

就這樣,我帶着滿腹的疑問,走進了一個環境不錯的小區,隨着小萍萍上了樓,走進了主人的家。

男主人迎接我的是當胸一拳:「你這傢伙,是不是把我們這幫窮苦老百姓都給忘了?這麼多年也不到我這裏來『走訪走訪』,看看我們這個貧民窟。今天怎麼突然有興緻到這來?要不是剛才萍萍掛電話回來,說是他胡叔叔來了,我還不相信呢!」

我剛坐下不一會兒,女主人也回來了。只見她大包小裹都是滿滿的,活蹦亂跳的鯉魚、安徽鹵鴨、怪味蠶豆、長長的紅尖椒,還有我最愛吃的麻辣牛肉乾。原來,她接到女兒的電話,知道是我來了,非常的高興,馬上就騎車到市場買菜去了。

嫂子剛進屋,就開始數落起我來:「老弟啊,你該有五年沒來我們家了吧?你看我們家和以前比,有沒有變化?這五年來,好多事情,你可能想都想不到。」

的確,這幾年來,他們家會有什麼變化,我確實想得很少,也不太敢去想。所以,看到眼前的一切,我真是驚訝不已。

吃飯時,我象記者採訪一樣,從前到后細細地向他們進行了詢問,他們也毫無保留地向我作了述說。

嫂子深有感觸地說:「唉!這也是沒辦法逼的。」

接着,兩口子就一五一十地對我敘述了這些年來的酸甜苦辣。

嫂子是建設大路第一大批下崗人員之一。當時,她也和建設大路其他下崗女工一樣,充滿著傷心、怨氣、灰心和迷茫,充滿了對以後生活的失望,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自己下崗,沒有了經濟來源,丈夫又是個小職員,工資也很低,一個人要養活三個人,還要供女兒上學,真是苦得不得了!那時,兩口子常常唉聲嘆氣,怨聲載道,罵社會不公,怨政府無情。

俗話說:窮則思變。

在經過一段迷茫和怨怒之後,嫂子也和建設大路其他比較有志氣的下崗女工一樣,開始振作起來,尋找自救之路,摸索著到社會上去闖蕩生活。

在下崗后不到三個月,她就在街上擺起了賣菜的攤子,每天早出晚歸地進菜、賣菜。儘管每天就掙十幾塊錢,甚至是五、六塊錢,但畢竟有了收入,而且完全是靠自己勞動掙來的。這樣,她心裏也就逐步坦然、平靜和自信起來了。

1999年初,賣了幾年菜、有了一點積蓄,也積累了一點經驗的嫂子,「野心」開始大了起來。她是個腦瓜靈活的人,更是個能吃苦耐勞的人,通過擺攤,她現,現在在市場上賣菜的小攤小販,都掙不了多少錢,要想掙大錢,還得去倒菜,而且要倒就倒大乎點。所以,她就和幾個在建設大路同期下崗、又同期擺菜攤子的同伴,七零八湊,籌集了幾萬元,租用了一台長廂大貨車,開始跟着別人從河北、天津、山東等地往瀋陽倒菜。一年下來,每個人居然都賺了兩、三萬元。

嫂子給我斟了一杯酒之後,繼續向我傾吐這幾年的酸甜苦辣。她說:「老弟,我開始下崗那種心情,你可能想都想不到。剛下崗時,一想起在工廠辛辛苦苦幹了二十年,一下子什麼都沒了,你不知道我心裏該有多難受,連死的心思都有。但一看到小萍萍,我心裏又軟了。養兒育女,這是當父母的責任啊!爹媽沒能耐,孩子也跟着受委屈。好在我們萍萍懂事早,才十歲的孩子,就和我們一樣過苦日子,從來不亂花一分錢,我們也拿不出錢來給她買點零食吃,真是苦了孩子了。」她邊說邊用愛撫的目光看着自己可愛的女兒。

「可能也是為了女兒,激了我的求生**。我想,自己沒能耐,餓死了算是活該,可把孩子餓著了,這可是天大的罪過。」正是憑着這種為人之母的強烈責任感,嫂子擦乾了淚水,直起腰桿,走出了家門,在別人的白眼中,開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和艱苦創業。

聽了嫂子的介紹,我真打心眼裏敬佩。「嫂子,你真行,你比我們這些男子漢都強多了。要是我們也處於那種情況,還不知道要熬多久,才能走得出去呢?」

嫂子不住地搖頭:「你可別埋汰我了。這幾年,你嫂子丟人現眼的事多著呢!只是沒跟人說罷了。你最清楚,我們兩口子都是一個德行:硬骨頭、臭脾氣。那一年在菜市場和別人生口角,叫那傢伙給打了,氣得我差點沒背過去。當時,我鬧着要你大哥出面,找找你們幾個戰友,給我討回點公道,可這個『悶葫蘆』就是死要面子不挪腿。後來,買賣也做得大一點了,我就想,如果自己的男人在身邊撐著,給我壯壯膽、保保鏢,別人也就不敢隨便欺負了。所以,我就藉著這個氣,非要他給單位打辭職報告,回來當我的幫手不可。可是,這傢伙就是死活不幹,還說什麼『國家培養了我這麼多年,不能把工作一撇就走人』,你說氣人不氣人?」

我的戰友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何況國家確實對他有過好處,從窮得叮噹響的黃土高坡入伍后,部隊培養他入了黨、當了排長,以後大夥又幫助他進了城,在國營大企業按幹部安排了工作,這一樁樁、一件件,他哪能忘記呢?看到他又要與嫂子爭執,我先是出來打圓場,後來又用別的話題給岔開了。

這時,我的戰友似乎是自我解嘲地對老婆說:「都是讓你給攪和的。這不,說下來真的就下來了,你該滿意了吧!」

嫂子真是得理不讓人:「下來更好,那個破單位,半死不活的,兩、三個月不了一次工資,早該『黃攤』了。再說,象你這樣的死心眼,累死了也是白搭,就是到了**,也不會給你提個一官半職的,何必還要在那挨憋受氣?現在回家來給自個干,不比以前強多了嗎?每天讓你吃香的、喝辣的,錢也不缺你花的,你還要咋樣?」

接着,他們又一五一十地向我介紹了這幾年的經營過程和收入情況:雖然兩口子都下崗,可現在兩口子都比以前忙多了,他們經常都要出去聯繫貨源,組織裝車貨、押車;菜運回來后,又要馬上批出去,成天忙得腳打後腦勺,就是禮拜天和節假日,他們也難得休息一下。

當然,他們付出的心血,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幾年來,他們不但還清了以前的飢荒,交足了一萬五千多元的動遷面積增加費,裝修佈置了房子,用上了電話、手機,改善了生活條件,還有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積蓄。

酒足飯飽,也聊夠了之後,我愉快的離開了戰友家。這時,已經快到晚上九點鐘了。

我又一次走在建設大路上,可現在的心情是舒暢的、輕鬆的,完全沒有了來時的那種沉悶和擔憂。

望着建設大路兩旁的通明燈火,我不禁心扉大開:啊!建設大路,你雖然歷經磨難,滿目蒼桑,但你還是美麗的,有希望的。假以時日,你可能還會成為共和國現代工業的脊樑,還會成為我們瀋陽人的驕傲!

(作者申明:本人原創,不經本人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天星45集電視劇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戰天星45集電視劇本
上一章下一章

電視散文:建設大路聯想

%